1.世界首富承认错误,特斯拉进军氢能源

2.汇总Model 2信息分析之后,结论是这辆车不太可能热销

3.车身零件从70个减到1个,特斯拉Model Y是如何做到的?

特斯拉modely2025款换代最新消息_特斯拉modely2022改款

特斯拉宣布召回部分国产Model车型

 特斯拉宣布召回部分国产Model车型,事实上,这已经是2022年以来特斯拉发起的第四次召回,累计召回数量高达27.58万辆,特斯拉宣布召回部分国产Model车型。

特斯拉宣布召回部分国产Model车型1

 时隔半个月,特斯拉再度宣布召回107293辆国产Model 3和Model Y。

 5月16日,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召回信息显示,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日前,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

 这是特斯拉在一个月内的第二次召回,并且,两次召回均涉及中央触摸显示屏故障。

 4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公布的召回信息显示,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曾因中控显示屏问题导致撞车风险增加而宣布召回部分进口和国产Model 3 高性能版本电动汽车,共计14684辆,其中,进口汽车1850辆,国产汽车12834辆。

 与上次召回车辆涉及在赛道模式下,中央触摸显示屏中的车速区域仅显示车速数值,缺少速度单位(KM/H)等问题不同,本次特斯拉召回的车辆在充电状态下存在中央触摸显示屏故障。

 按照本次公布的召回,部分国产Model 3和Model Y车辆在准备直流快速充电时或在直流快速充电期间,信息系统的中央处理器可能没有充分冷却,导致中央处理器运行速度减慢及中央触摸显示屏显示迟钝,严重时中央处理器可能重启从而造成显示屏无法显示。

 这意味着,上述故障发生时,倒车影像、风挡(除霜、除雾及雨刮)功能的设置、驾驶档位显示和指示灯等将无法正常使用,极端情况下会增加车辆碰撞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宣布从2022年5月23日起,召回2021年10月19日~2022年4月26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Model 3、Model Y电动车,共计107293辆,并且,将通过远程升级技术(OTA)为涉事车辆免费升级至2022.12.3.3或后续版本软件。

 据悉,升级后的车辆在准备直流快速充电时或在直流快速充电期间,将会缓解中央处理器温度的上升,以防止其运行速度减慢或重启的情况发生。对于无法通过OTA技术实施召回的车辆,特斯拉方面司将通过服务中心联系相关用户,为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国内市场的连续两次召回外,由于过热问题导致的中央触摸显示屏故障,特斯拉在美国市场也同样面临召回问题。

 5月10日,由于信息系统的CPU过热可能会阻止中央屏幕显示来自后视摄像头、警告灯和其他信息的图像,特斯拉表示将在美国将召回约13万辆电动车,涉及车辆车辆包括2021年和2022年款Model S和Model X,以及2022年款的Model 3和Y。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的公告显示,由于这一缺陷,特斯拉自今年1月份以来已经收到59份或与之相关的现场报告和保修索赔,但尚未出现相关碰撞或伤亡事故。

特斯拉宣布召回部分国产Model车型2

 5月16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称,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自2022年5月23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21年10月19日至2022年4月26日期间的部分国产Model 3、Model Y,共计约10.73万辆。

 事实上,这已经是2022年以来特斯拉发起的第四次召回,累计召回数量高达27.58万辆,均以OTA的方式进行。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特斯拉中国在国内销量约为32.1万辆。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显示,其他三起分别为,自2月18日起,召回2020年12月28日至2022年1月15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Model 3和Model Y,共计约2.6万辆;

 自4月7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1日至2022年1月25日期间的部分进口及国产Model 3电动汽车,共计12.78万辆;自2022年4月29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2年3月25日期间的部分进口和国产Model 3高性能版电动汽车,共计约1.47万辆。

 据悉,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在准备直流快速充电时或在直流快速充电期间,信息系统的中央处理器可能没有充分冷却,导致中央处理器运行速度减慢及中央触摸显示屏显示迟钝,严重时中央处理器可能重启从而造成显示屏无法显示。

 上述故障发生时,倒车影像、风挡(除霜、除雾及雨刮)功能的设置、驾驶档位显示和指示灯等将无法正常使用,极端情况下会增加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对于此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至2022.12.3.3或后续版本软件,升级后的车辆在准备直流快速充电时或在直流快速充电期间,将会缓解中央处理器温度的上升,以防止其运行速度减慢或重启的情况发生。

 “此次召回无需车主到店,特斯拉可以直接通过OTA(汽车远程升级)解决问题。”特斯拉方面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电动汽车不仅仅是换用电池作为动力来源,更是将原有的很多机械控制模块改为电路控制,这样厂商就能通过OTA来解决部分问题。

 而对于无法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实施召回的车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将通过特斯拉服务中心联系相关用户,为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加深,OTA技术几乎成为新车标配,其不仅可以通过远程升级令车辆“常用常新”,也逐渐成为消除车辆隐患的手段之一。聚焦近期召回案例,记者发现,除了安全气囊隐患之外,“OTA召回”也成为车企常用的召回处置手段。有机构预测,至2025年中国乘用车前装OTA装配率有望达到80%。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汽车细分领域的全新召回手段,对应的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去年6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发布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备案的补充通知,补充内容规定生产者备案用OTA方式技术服务活动或召回时,需提交《汽车远程升级(OTA)安全技术评估信息表》。

 《信息表》需包含生产者、车辆信息,以及OTA类型、升级发布时间、升级周期、升级需求来源、升级实施目的、升级失败处理机制等信息,涵盖了OTA前、中、后各个阶段。

 今年1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领导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坚持深化改革和强化监管一体推进,包括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等;

 同年4月份,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汽车软件在线升级备案的通知》要求,车企应按要求依次完成企业管理能力备案、车型及功能备案和具体升级活动备案后,才能实施汽车软件在线升级活动,即OTA升级。

 升级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须提交该具体升级活动的实施情况报告。备案申请主体应是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开展企业管理能力备案、车型及功能备案和具体升级活动备案。

 业内普遍认为,OTA技术在给厂家和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成为汽车召回领域的新高地,考验监管的能力和厂家的诚信。只有明确生产者进行OTA技术服务活动和召回必须履行的各项义务,并严格执行,才能有效破除生产厂家的信息垄断和隐瞒,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公共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特斯拉宣布召回部分国产Model车型3

 日前,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自2022年5月23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21年10月19日至2022年4月26日期间的部分国产Model 3、Model Y电动汽车,共计107293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在准备直流快速充电时或在直流快速充电期间,信息系统的中央处理器可能没有充分冷却,导致中央处理器运行速度减慢及中央触摸显示屏显示迟钝,严重时中央处理器可能重启从而造成显示屏无法显示。

 上述故障发生时,倒车影像、风挡(除霜、除雾及雨刮)功能的设置、驾驶档位显示和指示灯等将无法正常使用,极端情况下会增加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至2022.12.3.3或后续版本软件,升级后的车辆在准备直流快速充电时或在直流快速充电期间,将会缓解中央处理器温度的上升,以防止其运行速度减慢或重启的情况发生。

 对于无法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实施召回的车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将通过特斯拉服务中心联系相关用户,为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应急处置措施:车辆召回实施前,用户在准备快速充电时应谨慎驾驶车辆。在收到召回软件更新通知后,用户应尽快升级车辆软件。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将以有效方式通知相关车主,特斯拉服务中心也将主动联系相关车主,安排召回事宜。用户可通过手机和固定电话,拨打特斯拉客户服务热线:400-910-0707进行咨询。此外,也可登录网站dpac.samr.gov.cn、.recall.org.cn,关注微信公众号(SAMRDPAC),了解更多信息,反映缺陷线索。

世界首富承认错误,特斯拉进军氢能源

转型电动化这件事儿上,大众汽车或许是传统车企里最积极也最坚定的。就在上周,大众高层表示最迟在2025年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领导者,换言之,面对特斯拉势如破竹的态势,燃油霸主大众汽车有信心在5年内超越特斯拉。在国内,南北大众MEB平台下“双子星”ID.4 CROZZ和ID.4 X相继交付,被外界看来这是大众与特斯拉的首次交锋。

正巧,笔者作为国产Model Y车主这次得到机会试驾上汽大众ID.4 X,一边是老牌传统车企电动化破局之作,另一边是特斯拉在华炙手可热的最新产品,相信不少消费者都会在两款车中间纠结,那今天笔者就好好跟大家聊聊Model Y与ID.4 X的试驾感受。

驾驶感受:拥有滑行体验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在去试驾上汽大众ID.4 X路上,笔者就很好奇作为MEB平台新车驾驶感受会是怎么样,是激进还是温和?ID.4 X的真实续航水平究竟如何?它会给笔者带来与国产Model Y完全不同的试驾感受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先来看看ID.4 X动态表现!

今天笔者试驾的是售价23.5888万元的Pro极智长续航版,新车搭载后置永磁同步电动机,最大功率150千瓦,峰值扭矩为310牛·米,续航上,新车搭载容量为83.4kWh的三元锂电池组,NEDC续航里程为555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ID.4 X提供二氧化碳热泵选装,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媒介在密闭系统中蒸发气化、冷凝液化的物理特性,可保证三电系统保持在工作温度,提升续航里程。据官方介绍,在35℃高温环境下,ID.4 X续航约为常温的80%;-7℃低温环境下,续航约为常温的60%。

如果按性情来区分,国产Model Y就像是一腔热血的急躁男孩,而ID.4 X则更像是温润如玉的年轻少年。两驱版单电机车型动力输出与燃油大众2.0T高功率版本相差不多,但是由于电动车属性,它所带来的动力感受更加轻快、平稳。

驾驶模式上,ID.4 X提供了经济、舒适、运动及个性化四种模式,其中经济和运动模式下这台车动力调校有明显的区别,不过即使在运动模式下,与国产Model Y相比,它的动力都是轻柔平缓的,不会有很强的推背感。

重点来了!!!开上ID.4 X让笔者重新体验到了久违的滑行乐趣!我们都知道,改款以后的Model 3和Model Y取消了动能回收调节,也就是说特斯拉强制让车主们适应单踏板模式驾驶,松开电门会有很强烈的拖拽感,这对于很多车主而言是非常不习惯的。关于动能回收,ID.4 X的做法同样是自动判断回收级别,不过经过长时间驾驶后,即便在B挡强回收状态下,力度也非常轻柔,不会有强烈的拖拽感,基本能实现与燃油车“回油”滑行相同的驾驶体验。

刹车脚感是笔者比较疑惑的一点,ID.4 X用了电子制动器,它的刹车踏板行程过长,初段三分之一基本没有刹车,再往下踩又不容易掌握力度,所以需要驾驶员好好适应一番。

底盘调校上颇见功力,整体底盘紧实富有韧性,小颠簸处理的非常到位,弯道支撑性也足够好,再加上超过2.1吨的自重,ID.4 X表现出一款高级电动车的行驶品质,在底盘调校这点上,特斯拉显然更加看重的是驾驶乐趣,所以比较硬。

笔者非常喜欢ID.4 X仪表盘和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这套组合,在打开导航需要转向时,抬头显示会模拟出转弯特效来提醒驾驶员,非常方便。

再来说说ID.4 X的续航表现,它与国产Model Y电控逻辑完全不同,ID.4 X表显续航会根据电池的荷电状态、温度来预估电池可用电量,并且会随着驾驶模式、空调、音响启动续航实时发生变化。出发时,98%电量表显续航482公里,在经过了300多公里驾驶后,行驶里程和表显剩余里程比例基本在1:1.4,相当准确了。

总结下ID.4 X的驾驶感受,国产Model Y更像是一台性能车,也更难驾驭,而ID.4 X它驾驶风格更趋向于燃油车型,也更适用于更多消费者驾驶。很遗憾的是,由于这次<a clas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买车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汇总Model 2信息分析之后,结论是这辆车不太可能热销

马斯克曾经不止一次的公开diss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经典的话语包括但不限于“Fuel cells=fool sells”,“fool cells”,“mind-boggling stupid”,“incredibly dumb”等等,甚至更是直言不讳地点名使用燃料电池技术的Nikola卡车以及韩国的氢能。

以至于燃料电池界的老大哥巴拉德专门写推文来反diss,标题是” Why Elon Must is Wrong About Fuel Cells”,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查看原文。

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1号愚人节,马斯克突然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特斯拉将在2024年切换燃料电池 ,并光明正大承认了自己之前对燃料电池的错误认知。

马斯克发布的消息称,特斯拉首款燃料电池乘用车将被命名为 Model H ,这将是一款介于Model X和Model Y之间的跨界车,续航里程可以达到WLTP 725公里。其将搭载由Space X火箭技术衍生而来的“兴登堡模式”,借助这一黑 科技 , Model H 可以在1.2秒内达到60英里时的速度(接近于100km/h)。

Model H 提供五座版和七座版两种不同版本,不同于现在市面上所有的燃料电池车型, Model H 产生的水除了接入尾排排出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好的管道接入车内,为驾乘人员提供饮用水甚至可以调配提神醒脑的饮料。同时配合AMD的Ryzen影音 系统,车内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影音 选项。甚至可以让乘客在长途乘坐期间玩大型的 游戏 。

其实最早在2020年特斯拉电池日上马斯克说特斯拉会推出一款2.5万美元家用级轿车的时候就已经有传闻说这辆车将被命名为 Model H ,这下终于尘埃落定了,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 Model H 的锂电池被燃料电池所取代,不知道搭载燃料电池的 Model H 是不是还能做到这个价格区间?

另据特斯拉内部消息,在 Model H 之后特斯拉还将推出另外两款燃料电池车型,分别是即将在2025年推出的 Model 2 和最终将在2027年推出 Model 0 Model 2 的WLTC续航里程可以达到640km。而最后推出的 Model 0 会搭载升级版“兴登堡模式”下其百公里加速更是将达到了惊人的0.2s。

最开始乍一看本以为 Model H 是想代表Hydrogen,结合后面的消息才发现,原来雄心勃勃又擅长玩梗的马斯克在完成电动车 “SEXY” 布局后,又开启了 “H2O” 的燃料电池车系的布局。同时马斯克还宣布后续会启动使用氘氚同位素燃料电池的研发,并将其命名为 “新同位素时代 New Isotope Age”。现有的超充网络在升级改造后,将可以满足燃料电池的加氢需求。

写到这,突然想到了曾经和马斯克一起diss燃料电池的大众集团CEO迪斯,不知他此时作何感想,在他成功留任大众CEO后,大众会不会也跟进开发燃料电池?当然也不能排除这只是大嘴巴马斯克在4月1号这个特殊日子的随口一说,一起拭目以待吧。

车身零件从70个减到1个,特斯拉Model Y是如何做到的?

一台只有想图的轿车能让汽车爱好者津津乐道一两年,貌似也就是特斯拉有这个能力;从渲染图发布到实车谍照曝光,Model 2一直备受关注,该车被视为特斯拉冲量的筹码,能否完成对赌协议,以高销量达到目标以避免承受损失,这就要看Model 2能否拉起来销量了。

最新网传信息:

1.Model 2将于2025年分别在上海超级工厂和美国墨西哥工厂投产。

这个说法基本否定了Model 2的推出是因为对赌协议,因为对赌协议必须在2023年完成;特斯拉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这台车的推出有特斯拉其他的考量。有可能是特斯拉对汽车电动化的宏观分析后,基于对特斯拉品牌发展和定位预测,不得不对产品线进行的重塑。

2.Model 2将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

目前特斯拉和比亚迪两方面都没有对网传信息进行正面回应,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在国内市场生产销售的Model 2大概率不会用刀片电池;目前使用比亚迪电池的特斯拉汽车也只是在欧洲产销,这并不难理解,因为比亚迪也有一系列的电动汽车,与其选择和使用比亚迪电池的特斯拉汽车,不如直接选择比亚迪。

Model 2到底是“MINI Model Y”还是“Model 3 Hatchback”?

之前的想图基本都把Model 2描绘成紧凑级的Model Y,车子看起来挺饱满,跨界感十足,当然好不好看的就见仁见智了;但如果Model 2就是小一号的Model Y的话,那这台车的竞争力不会太弱,毕竟SUV是两大主力家用车型之一;跨界SUV虽然是小众车型,可是特斯拉这种新势力品牌主打的就是另类和新潮,这种设计语言还是比较对年轻人胃口的。

可是从谍照来看,Model 2并不是紧凑级的Model Y,而是Model 3 Hatchback。

说白了就是两厢版的Model 3。

这点从谍照的车头和尾灯都能看出个大概,客观来说真的不太抢眼,而且这不仅是国内汽车爱好者的观点,很多美国汽车爱好者也普遍认为这台车的设计比较一般。看到谍照的第一眼就联想到了吉利帝豪和两厢帝豪,设计水平貌似也就是那么回事。

且不论Model 2的设计水平如何,亦或者是不是两厢Model 3,就算搭载了刀片电池。

这台车的竞争力如何?

关于价格的网传说法有很多,有些观点认为起售价是15万,有些观点认为起售价是18万。从谍照来看,作为Model 3 Hatchback确实不会很贵,但Model 3毕竟还要22万起售;所以这台车的后驱版起售价有可能在18万左右,四驱版本应当会超过20万。

两厢轿车是冷门车型,Model 2已经有一个冷门但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

运动型的两厢轿车没有热销车,比如高尔夫、福克斯和两厢版的标致408,后两台车都停产了,现在的高尔夫销量也是不太理想;销量很高的两厢轿车只剩下比亚迪海豚,但这台车的热销的基础不是性能与操控,而是足够大的空间、偏可爱的设计风格和相对低的售价。

反之,预算高一些就不如选择大空间的三厢轿车或SUV。

而且现在15万左右就有后驱且动力不错的中型和中大型轿车,以及中型后驱SUV,并且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增程车。

所以一台定位于20万左右的两厢轿车即便有不错的性能,想要实现热销的可能性也会很小。

这不是唱衰Model 2,看一看MG MULAN吧。

Model 2并不新鲜,作为驾驶爱好者根本不会对这台车有什么期待、更不会等待;因为名爵旗下的MG MULAN就是一台紧凑型的两厢电动轿车,提供的选项自然是后驱和四驱!其后驱版本有125kW/250N·m,参数虽然不高但实际加速性能还是不错的,配合前麦弗逊、后五连杆式独立悬架也有不错的操控体验。

四驱版本用双电机驱动平台,能实现的是3.8秒破百,Model 2的极限也就是这个水平了。

MULAN的后驱版指导价12.98-16.38万,续航425-520公里;四驱版本指导价18.68万,续航460公里,这个标准与网传的Model 2续航相当,但价格大概率会低不少,而且现在还有限时的降价,虽然是限时但只要价格降了也就涨不回去了,也就是说MULAN的实际价格只是10-16万级而已。

现在还缺一台Model 2吗?

要知道MULAN的销量也只是勉强突破一千辆,MG品牌是跑车的鼻祖哦,也许廉价版特斯拉创造不了奇迹。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和汽车科学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特斯拉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地示范,如何通过铸造工艺缩短工艺链。

在很多人眼中,特斯拉是一家科技公司,从自动驾驶到电池管理技术,总有独到之处。其实特斯拉在制造领域也很敢投入,比如它的全铝车身、钢铝混合车身,技术性不输于老牌车企,旗下量产车型也因此是IIHS、E-NCAP等机构顶级评价榜单的常客。

最近业内一个关于特斯拉制造技术的话题很火爆:特斯拉Model?Y车身转为铸件设计,将从70个零件减少到1个。

这项技术的想法很让人惊喜,相信读过我们《复工在即,汽车厂商还有很多看不见的难》一文的朋友有了解到,因为新型肺炎疫情的原因,主机厂背负了很大的生产压力。

关于白车身制造自动化率无法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文中是这么说的:

冲压和油漆车间因不涉及装配且自动化率很高,人员需求比较少。但车身和总装车间的人员非常多,我们拿某合资企业的车身生产线来说,虽然焊接自动化率高达99.9%,但每班依然有上百人。

那是不是说主机厂在夸大宣传呢?其实关键在于「焊接自动化率」这个说法上,它衡量的是车身焊点是由人工还是机器完成,可并不包括装料、卸料、返修、质检等环节的自动化程度,现在绝大部分工厂在这方面的自动化程度不高。

我们说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实质都一样——追求超高程度自动化率。然而受制造特点影响,汽车主机厂想要实现全面100%自动化率不可能。不过,如果特斯拉这项技术真能落实,那确实非常有助于提高自动化率。用特斯拉的观点说,这将减少建造时间、运营成本、制造成本、工厂占地面积、加工成本和设备数量。

白车身是指完成焊接但未涂装之前的车身,通常它不包括四门两盖等运动件,不过白车身出焊接车间时,是带有四门两盖的。

特斯拉怎么实现一体化车身?

其实特斯拉Model?Y白车身转向铝铸件设计的新闻是去年就爆出的,当时马斯克称:当我们有了大型铸造机时,车身将从70个零件减少到1个零件。

马斯克没有明确所指的「70个零件」是哪些?按通常理解,白车身涉及到的关键总成零部件有如下这些。

整个焊装过程中,一般先考虑零件的焊装,然后是分总成和总成。

白车身在焊装过程中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先后顺序,为了便于装配,通常将车身划分成若干总成,各总成又划分成若干分总成,分总成又由若干个零件组成。上图为车身车间一个简单的制造流程示意图,能看到即便是主要的拼接部件也有很多。所以如果可以设计一台巨型新机器,以整件的方式生产车架那就太赞了。

根据特斯拉专利资料,我们看到了如下图所示的车架多向铸造机示意图。它的左右是对称的,也就是完成左右侧围的铸造;前后铸造机则是负责前、后舱体的铸造。

特斯拉专利的说明提到:一些特征和子组合是有用的,可以在不参考其他特征和子组合的情况下使用。通俗说就是:我们不仅保护整套设计思路,这套设计思路下的部分特征是可以独立使用的,它也应该受到保护。

其实部分构件的铸造已经存在了,比如凯迪拉克CT6,创建了一个肋骨系统,在尽可能减少材料使用的同时,还能保持底盘的结构完整性。并且在关键的零部件简化工艺上,可以将原来227个钢制零件集成为31个铸铝件。

凯迪拉克CT6属于钢铝混合车身,它用了11种不同的材料和高强度钢、铝打造,零部件数量减少20%

上图为蜂窝结构的铸铝件。

Model?Y车身转为铸件设计?

Model?Y已于2020年1月在弗里蒙特的特斯拉工厂投产,比原提前了数月。按,Model?3和Model?Y的总产量为每年40万辆(2019年,特斯拉在此生产了302301辆Model?3)。

我们知道Model?Y是基于Model?3开发而来,要说短时间内有突破性制造技术不太可能。我们从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的生产图看,Model?Y并没有用专利中所述的一体成型工艺。比如外侧围这部分,下图明显是传统的侧围外板,并不是多层钣金一次成型。

大家可以看看Model?3的侧围拆解图,蓝色的部分就属于侧围外板,Model?Y和它类似。

由此能看到,说Model?Y现在使用的是一体成型车架更准确。它确实能一定程度降低地板部分的零件数量,又由于不是外覆盖件,并不会明显抬高维修成本。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是在偷换概念,如上文所提到的,这确实是一项不错的技术(只不过没专利所展现的那么惊喜)。

Model?Y的白车身不是典型承载式车型结构,有较为明显的车架来强化承载及受碰撞能力。

可以明显看到车身的点焊焊点,且pallet雪橇车的布置方式明显还是传统制造方式。

与传统的生产线相比,无明显差异。

传统生产线,会使用大量的电阻点焊工艺进行车身的拼接。

一体成型车身可能存在吗?

特斯拉专利用的铝合金铸造工艺确实能降低零部件的拼装工艺难度,同时缩短制造线,缓解特斯拉一直以来的产能爬坡困扰,但会使可维修性难度大幅上升。买得起特斯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就是愿意为它的技术性买单嘛。

当然这只是句玩笑话,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铝合金一体成型车身工艺的实现难度还非常大。

不过也不是说一体成型工艺就不存在了,比如全塑车身工艺,它用高分子材料替代钢材,并用滚塑整体成型工艺,可以一次性制备出具有复杂曲面的大型中空塑料制品。

这项技术现今主要使用在低速车型中,它的做法是将原料颗粒加入到特定模具中,模具会沿着轴不断旋转、加热,模具内的塑料在重力和热能作用下,均匀地涂布、熔融粘附于模腔的整个表面上,成型为所需要的形状,再经过冷却定形,脱模等工序后获得一体成型制品。

不过因为塑料制品的碰撞强度不足,即便是用内置钢网结构或者添加强化材料如玻璃纤维等,来增强车身的结构强度,但也还是远不及传统的车身强度水平。

雅斯顿小结

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冗长的工艺链会影响自动化率提升。我们总在说零件的集成化,但白车身工艺近些年其实没有很大变化。像特斯拉、凯迪拉克等企业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地示范,如何通过铸造工艺缩短工艺链。不过距离理想中的一体成型车身,确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希望领头企业不要夸大现有的成绩,引领技术的发展。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