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汽人事再变动,刘亦功升任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2.紧急!大众将召回2017-2018年款进口途威系列汽车

3.江淮“突飞猛进”,大众暗中使劲

4.一汽、东风、长安160亿组建中汽创智,细数巨无霸背后的关键人物

大众 战略_大众汽车2018战略

?每年新年伊始,都会进行上一年的总结。随着2018年各平台账单的公布,全年汽车市场各车型销量终于发布!让我们来看看谁在2018哪种汽车最为畅销。

第一名:大众汽车

从汽车排行榜上看,大众汽车依然强劲,在前十名中学中拥有六个座位,这与今年上半年的数量和车型一致。与2017年榜单的数量相比,迈腾是一款全新的车型。然而,速腾、桑塔纳和宝来三款车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特别是,宝来在完成更换后仍未能阻止下滑。原因有很多。除了这一级别车型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外,本田思域、灵牌、现代festa等车型的崛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朗逸虽然取得了小幅度的增长,但多年来的汽车销售冠军却被宣义抢走了。轩逸的登顶其实是一场戏剧。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宣义交出了62248份答卷,超过了琅义的18632份,累计销量实现了反向超越,并成功登上榜首。诚然,汽车市场的复苏是宣义赢得冠军的重要原因。然而,最根本的是宣义巨大的码头特许权和综合产品实力。

第二名:本田汽车

作为日本汽车巨头,本田在2018年也实现了1442783辆的良好销量。尽管由于2018年“油价上涨”,其许多车型处于低迷状态,但随着所有新车型的升级,销量也有所回升。从年度销售数据来看,本田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本田外观年轻时尚,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观。它的几款畅销车型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第三名:吉利汽车

作为国产汽车的骄傲,吉利在2018年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这仍然让很多人感到高兴。吉利的外观和内饰设计非常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观,因此每一位购车者在看到吉利时都会爱上它。特别是贴近大众的价格,让很多大众消费者更不愿意降价,值得一提的是,吉利的博悦自上市以来一直备受好评,33个月的销量已经超过65万辆。同时,2018年上市的“斌”系列车型外观年轻时尚,吸引了大批粉丝。2019年,吉利将推出一系列新车。我相信2019年它会发展得更好。

第四名:本田思域汽车

作为本田最喜爱的小车,域也获得了“最漂亮的紧凑型”的称号,其新配置和性价比令人惊叹。此外,第十代思域搭载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擅长处理各种投诉。此外,最近曝光了关于公民部门投诉的声明,而《公民国际》海外版中排气设计的修改模式也引发了网民的不满。同时,申报中只出现了1.5T发动机车型,销量低迷的1.0T车型可能会被放弃。

一汽人事再变动,刘亦功升任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大众斯柯达是合资车。

属于上汽大众(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的合资车。

斯柯达明锐作为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的第一款轿车,是与欧洲同步的先进车型,并根据中国的情况进行大量的本土化改进,于2007年6月6日在国内成功上市。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年生产能力50万辆,基于大众、斯柯达两大品牌,上海大众目前拥有桑塔纳、桑塔纳3000型、帕萨特(B7)、波罗(5代)、新途安、朗逸、途观和Octia明锐五大系列产品。

扩展资料:

柯斯达品牌设计

斯柯达(SKODA),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经典品牌之一,总部位于捷克姆拉达-博莱斯拉夫,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车生产商之一。该品牌创立于1895年。

经过百年发展,斯柯达的个性被很好地保留下来。以斯柯达明星车型明锐为例,第一代斯柯达明锐车头两个长方形大灯规矩的分布在两侧,转向灯与大灯用分体式设计,斯柯达的徽标被置于黑色塑料竖条状进气格栅顶端,进气格栅外圈被镀铬装饰包裹。

发动机盖上的线条与斯柯达徽标和进气格栅造型紧密相连,这也是第一代斯柯达明锐身上为数不多的线条层次设计。?

第二代斯柯达明锐保留了上一代明锐的众多设计元素,但第二代明锐具有更鲜明的个性。摒弃了具有年代感的分体大灯设计,斯柯达徽标矗立在直瀑式进气格栅顶端,两条极具力量感的线条向发动机盖后方延伸开来。嵌于前杠上的雾灯与下方进气格栅相容在一起。

明锐之所以能够成功,与捷克人准确的定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代明锐的内饰设计有着家居风格,简单、直观、符合大众审美,对于一款家用车来说,明锐做的恰到好处,这也使得第二代明锐的用户层极为广泛。

第二代明锐的内饰材质和装配工艺精湛,对于熟悉德系车操作风格的用户来说,熟练的驾驭第二代明锐并不困难。

鉴于第二代明锐在全球市场上的受到喜爱,斯柯达推出的第三代明锐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这款成功家用车型往日的印象。前脸中央的斯柯达家族式全新镀铬标识简洁大气,醒目。

翼展式立体镀铬格栅以及四叶草造型前大灯与雾灯组合设计则体现了斯柯达全新家族设计语言,赋予了整车更多的年轻与活力;通常只在赛车或者是高级运动跑车中用的运动前唇设计,为整车增添了时尚动感的气质。

侧身凹凸感极强的立体雕塑设计构建出简约时尚的腰部型面,平直的车顶线条则流露出一股柔中带刚的气势,给人蓄势待发的感觉。行李厢盖两侧则体现了水晶切割风格,锋利的切割面凸显了行李厢型面的立体感,使得车尾更具层次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柯斯达

紧急!大众将召回2017-2018年款进口途威系列汽车

在职三年,刘亦功带领一汽-大众稳步前行,如今受提拔离任。

11月11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干部会议,宣布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刘亦功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据知情人士透露,其现任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或将由具有长安系背景的梁贵友接任。

据了解,梁贵友现任一汽集团总经理助理、产品策划及项目管理部部长,此前有消息显示,曾先后出任长安汽车集团公司综合管理部总经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技术质量副总裁。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第一个具有长安汽车集团背景的调任人事。2017年,原长安铃木常务副总经理况锦文被调往一汽集团任一汽总经理助理和红旗营销部部长;2018长安集团陈旭调任一汽红旗担任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在况锦文调任同期,梁贵友也在同期从长安去往一汽。

资料显示,此次提拔离任的刘亦功生于1968年,于1992年毕业后加入一汽-大众,先后担任冲压车间党支部书记、冲压车间主任、财务管理部会计科科长等职务,2006年后又陆续在中国一汽及其下属合资公司工作多年。?

时隔11年后,刘亦功在2017年9月重回一汽-大众,接手总经理职位。后于2019年11月,兼任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2020年,已是刘亦功掌舵一汽-大众的第三个年头。

三年以来,在刘亦功的带领下,一汽-大众销量数据稳步增长。2017年,一次大众首次实现整车销售突破200万辆(含奥迪进口车59.5万辆)。2018年,在整体车市下行的大背景下,一汽-大众却实现逆势上扬,全年累计销量突破205万辆(含奥迪进口车66万辆),同比增长2.6%。2019年,一汽-大众迎来“聚力”之年,全年销量约213万辆(含奥迪进口车68.9万辆),成为首家突破210万销量大关的车企,也在这一年,一汽-大众销量超越上汽大众,实现5年来的首次夺冠。如今,进入2020也已10个多月,从数据来看,一汽-大众累计销量已达到164万辆,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再次蝉联第一。

作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一汽-大众大众品牌自刘亦功上任后不断丰富旗下产品矩阵。2018年以前,旗下产品一直聚焦于轿车领域,为填补SUV领域的空白和市场所需,其接连推出了探歌、探岳两款SUV车型,同时成为了其销量增长的重要动力。其中,2018年年底推出的探岳在去年全年销量达到16.77万辆,问鼎B级SUV销量冠军。今年1—10月,探岳也表现出不俗的市场表现,累计销量达14.1万辆。

今年11月5日,在上海进博会期间,为满足一汽-大众丰富的产品线和生产需求,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预计在2020年,一汽-大众将向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购进口CKD零件及奥迪进口整车,此次双方合作也标志着一汽-大众将进入一个全新的节点。

然而,随着带领一汽-大众不断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刘亦功正式离职,也就意味着,属于他的时代画上了句号。而一汽-大众又将在没有任何有亮点履历的支撑的梁贵友执掌下迎来怎样的时代,将更让人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江淮“突飞猛进”,大众暗中使劲

日前,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决定自2020年8月15日起,召回2016年10月13日至2017年2月7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17-2018年款进口途威系列汽车,共计55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由于工厂整备工序对于安装车顶扰流板的作业指导不充分(温度、时间、清洁度等),影响了接合剂的粘合效果,造成车顶扰流板可能从车身脱落。如果车顶扰流板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脱落,可能干扰后车的正常驾驶,存在安全隐患。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将免费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加装车顶扰流板固定螺栓,以消除安全隐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汽、东风、长安160亿组建中汽创智,细数巨无霸背后的关键人物

走上了预期之路。

10月20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2020年三季度业绩预减公告:预计2020年1-9月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00万元左右,实现扭亏为盈;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7,700万元左右,同比减少64%左右。

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07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8.23亿元左右。

江淮汽车表示,公司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1.47亿元和-6.53亿元,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91亿元和-2.54亿元,业绩有所改善。但由于受疫情影响,导致公司主营业务盈利下降。

江淮汽车,散发着一股一鸣惊人的劲头。

成立于1964年的江淮汽车,是国内资格最老的自主车企,于2001年在国内A股上市。

但相对于奇瑞的攻城略地,长城的迅猛扩张,江淮汽车的发展之路,并未被冠以神奇的色彩。在自主品牌的大军中,江淮汽车并不起眼,甚至还有些掉队。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江淮始终坚持多领域全面发展。

从2002年宣布进军乘用车板块至今,江淮汽车已经拥有底盘、客车、轻卡、重卡、MPV、轿车、SUV和新能源全产品线布局,几乎是国内产品线最全面的汽车集团。

然而,“摊大饼”式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红利,反倒拖累了江淮的发展。

“什么都想做,但什么都做不好”,不仅放弃了其优势业务,也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甚至错失了一些最佳时机。

近年来,不管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市场,这位老将的销量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数据显示,2019年江淮汽车销量同比下降近9%。

而长期的落寞也唤醒了其斗志,江淮汽车销量终究迎来了起色。

10月12日,江淮汽车披露9月产销数据。9月,江淮汽车完成产量4.4万辆,同比增长42.9%;实现销量4.48万辆,同比增长41.3%。今年1-9月,江淮汽车累计完成产销量分别为33.35万辆和33.25万辆,跑赢大盘。

其中,商用车方面,9月份销售2.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8.8%;乘用车方面,9月份销售1.6万辆,同比增长19.9%,连续两个月实现了环比同比双增长,市场表现持续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江淮轿车销量达2915台,同比增长幅度达589.13%,涨幅惊人。

众所周知,江淮汽车在商用车领域虽然实力强悍,但乘用车领域一直是其薄弱项,尤其是轿车类别,而9月轿车销量的夸张增幅以及乘用车销量的不断增长,让外界一时间充满好奇。

此外,扉旅汽车通过对目前已公开前三季度销量数据的车企进行梳理发现:2020年1-9月,销量目标完成率超过七成的企业有两家,分别是江淮汽车和长安汽车,其中,江淮汽车完成率最高,达到74%。

取得如此成绩,江淮汽车到底暗藏着怎样的秘密武器?

“与大众汽车集团的联姻是江淮汽车当下借力的重点。”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江淮而言,能够取得逆势增长的业绩,是自身的整体实力的体现。作为一家商乘并举的企业,江淮汽车希望能够利用各种,在乘用车市场站稳脚跟。

“生活从未如此新鲜,每一天都充斥着如此多的可能性。”

2017年底,江淮大众合资公司正式成立。

自2018年2月份起,江淮乘用车开始引入大众汽车VDA质量管理体系,取了更加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并耗费2亿元进行了整车生产线改造升级,做到了和大众汽车“同设备、同人员、同标准”共线生产,首款车型思皓A5开启江淮乘用车3.0时代,也为江淮乘用车板块发展带来转机。

今年,江淮与大众的合作进一步加深。

5月底,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战略合资合作协议,后者获得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

而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江淮汽车又一次抛出了重磅“”,发布了全新的乘用车品牌——思皓,与大众彻底捆绑。

按照江淮的规划,思皓乘用车品牌将覆盖燃油车和纯电动车两大市场,全面对标大众MQB平台,用模块化平台造车理念,先电后油、油电共用,此后江淮乘用车还将逐步用思皓"闪电"车标来替代"JAC"标志。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自带大众光环的思皓,有德系品质“背书”,对江淮乘用车来说是一个加分项,有望提升后者的品牌力,与江淮商用车明显区别开来。

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也指出,“江淮是商用车起家,所以大家的固有认知中,‘JAC’代表的是商用车,我们也希望利用思皓的品牌标识,来强化江淮乘用车的产品。”?

简而言之,发布思皓乘用车品牌的初衷就是要向全行业表明江淮汽车准备深耕乘用车市场的决心。

“江淮汽车从商用车进入乘用车市场,白手起家摸索了多年,在通过与外界的合作时,才‘知道了自己的不知道’。通过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江淮汽车在质量管控和流程体系上都会得以提升,接下来要做的是‘减少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带动江淮汽车向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早在3年前,思皓便已经进入大众视野,彼时,其是江淮大众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现在,江淮汽车再次以思皓之名发布全新的乘用车品牌,是否会产生定位困惑?

“此次江淮乘用车品牌思皓和江淮大众共标,标志着江淮与大众的深度融合。”

江淮汽车集团乘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张文根在谈到二者之间关系的时候表示,思皓乘用车已实现全面对标、全线达标、全速共标。基本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未来的江淮乘用车将与大众汽车真正合体,江淮乘用车将融入大众合资车企的体系。

改变,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过去,在江淮汽车旗下,悬挂"JAC"品牌的乘用车,活在了商用车的光芒下。而今,全新的合资品牌思皓,借着大众基因,完全有机会、有实力与长城、吉利等一线自主品牌一决高下。这既符合大众在华的品牌布局,也实现了江淮的成长价值。

只不过,“换标”思皓能否提振江淮乘用车在市场上的表现仍然是个未知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汽、东风和长安三大车企联手打造的 T3 科技平台终于落地。

6 月 2 日,一家注册资本高达?160 亿人民币的「巨无霸」企业——「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在南京市江宁区成立。

「中汽创智」的诞生,也意味着三大车企集团没有像外界期盼的那样实现合并重组,而是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大联合。

这 160 亿元注册资本中,一汽、东风以及南京江宁经开科技三方分别出资 40 亿元,长安及其实际控制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两方共计出资 40 亿元。

根据今年 1 月的官方介绍,T3 科技平台(也就是中汽创智)将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技术趋势,重点研发电动平台及先进底盘控制、氢燃料动力平台、智能驾驶及中央计算平台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其规划的研发人员规模将达到?5000 人。

2019 年三大「国字号」车企的总销量加起来超过?800 万辆,三大车企总市值超过?1400 亿人民币,背靠三大车企,160 亿元注册资金、5000 人的投入,含着金汤匙而生的「中汽创智」,能否成为未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零部件巨头?

1、谁来领导「中汽创智」

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上,「中汽创智」是新进者,但是目前公开的信息显示,其背后的核心管理层,都是平均有超过 20 年的汽车行业经验的「湖」。

「中汽创智」的工商管理信息显示,公司的董事长为王国强,总经理是李丰军。

此外 8 名董事分别为李红建、尤峥、刘国元、朱勇、刘卫东、李伟、董扬、薛洪波。这些人共同组成了「中汽创智」的未来指挥军团。

我们逐一来看看到底是谁在决定「中汽创智」的发展方向。

作为「中汽创智」的董事长,王国强自 2017 年起担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至今。

在此之前,他历任一汽转向机厂副厂长、富奥公司转向机分公司副总经理、天津一汽丰田第一品质管理部副部长、一汽发展部副部长等职位,在车辆生产制造以及质量管理领域经验丰厚。

「中汽创智」总经理李丰军是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兼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

在今年的 4 月 9 日,一汽集团斥资 5000 万元同样在南京市江宁区成立了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李丰军是该公司的执行董事。

「一汽南京」和「中汽创智」之间的地利人和,很有可能在未来推动双方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汽创智」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出自一汽,这一定程度说明一汽推动新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将是主导力量。

这也容易理解,毕竟一汽集团是共和国汽车长子,整体市值也是三大车企中最高的。

在「中汽创智」的另外?8 大董事中,一汽占有 1 席、东风占有 3 席、长安占有 2 席、南京江宁经开科技占有 1 席,还有 1 席给到了现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董扬。

董扬曾主持过全国汽车电子项目技术攻关和引进组建联合电子公司、电动汽车及车身开发项目。

一汽占有的 1 席董事给到了李红建,他是一汽集团新技术及创新业务管理部副部长。

东风的 3 个董事席位分别是尤峥、刘国元以及朱勇。

其中,尤峥是东风公司副总经理,还是东风高端新能源乘用车 h 品牌的负责人。

刘国元则是东风汽车科技工程部总经理,同时担任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勇是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车辆试验部专家主任工程师,曾经荣获「东风公司十二五优秀科技人才」的荣誉称号。

尤峥

长安汽车获得了 2 个董事席位,由现任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卫东以及长安汽车副总裁兼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总经理李伟担任。

今年长安 U-NIT 车型上市时,李伟对这款车型上的智能化技术如数家珍,他是长安智能化技术开发的重要推动者,也是长安「第三次创业」的核心成员。

最后,薛洪波作为南京江宁经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代表,加入「中汽创智」的董事会。

从「中汽创智」的治理结构来看,一汽、东风以及长安拥有绝对控制权,站在三大车企身后的,依然是国资委。

所以,「中汽创智」依然是一家「国字号」企业。

但是,这样一种合资的形式更加灵活,新公司有更强的自主权,这些灵活性将有助于其未来的人才招聘以及吸引外部投资。

放眼全球范围,「中汽创智」的组建形式,与历史上从通用分拆的德尔福、从丰田分拆的电装、从福特分拆的伟世通等传统零部件巨头相似,只不过「中汽创智」的野心是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

2.合资是三大「国字号」车企合作的最好归宿吗?

在「中汽创智」之前,一汽、东风和长安之间的缘分可称得上是剪不断、理还乱,从 2017 年起,关于这三大车企合并重组的传闻甚嚣尘上。

从 2015 年到 2018 年,一汽、东风、长安这三大车企之间进行了多轮高层管理者互换。

2015 年 5 月,在东北工作了 30 多年的竺延风接到了高层调令,南下武汉出任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而他的前任徐平则离开东风汽车,北上长春接管一汽集团,任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7 年 3 月,安铁成从一汽轿车总经理的位置上被调到东风汽车出任副总经理兼东风汽车集团副总裁。而邱现东则与安铁成互换,从东风汽车集团副总裁转任一汽集团副总经理。

2017 年 7 月,又发生了汽车行业著名的「双徐对调」,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总经理徐留平与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平进行了对调。

徐留平去长春出任一汽车集团董事长;徐平赴北京任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

往后是 2018 年 5 月,刘卫东从东风汽车调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更早入局的还有已经在长安汽车开展工作的一汽集团副总经理董春波。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雷平则进入一汽担任副总经理一职,助力一汽集团改革;一汽集团总经理助理尤峥转战东风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一职,进一步推进东风公司的人才年轻化战略。

3 年时间的密集高层互换只是三大车企之前缘分的部分写照。

事实上,在 2017 年「双徐对调」完成后,当年的 12 月,一汽、东风和长安达成了战略合作,徐留平、竺延风和徐平当时齐聚武汉,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三方将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三方共同围绕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领域,对战略性核心技术、平台进行联合投资、开发,并共享技术成果;其次,在汽车全价值链运营领域,三方将重点加强传统整车平台和动力总成等方面的协同,开展生产制造领域的合作以及协同购,并深化在物流领域的协同合作;此外,探索在海外产品、海外终端网络、海外商业伙伴、海外制造、国际物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三方还将共同探索新商业模式,加强汽车共享、出行服务、汽车产业新生态的前瞻性研究与合作,探讨在金融领域的协同,共同谋划参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设。

频繁的高层互换以及当时浩大的战略合作规划,让很多人对三大车企合并产生了非常高的期待。

而三年后回过头来看,那次战略合作中「围绕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领域,对战略性核心技术、平台进行联合投资、开发,并共享技术成果」如今已经以合资公司的形式,落到了「中汽创智」肩上。

2019 年 3 月?T3 出行平台的成立的,则落地了三方战略合作中涉及汽车共享、出行服务的布局。

T3 出行背靠一汽、东风、长安三大车企,苏宁、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参与打造,投资逾百亿元,同样落户南京江宁开发区。

按照规划,T3 出行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约用车,汽车融资租赁、大数据运营、智能驾驶等业务。

这两年,一汽、东风、长安三大车企在 T3 出行以及「中汽创智」身上从汽车智能化、电动化以及共享出行三个方向发力,总共投入了接近?200 亿人民币的资金。

依靠这两大合资公司,三大车企将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大展身手。

3、南京能否成为中国的「底特律」?

从地理格局来看,一汽总部设在长春、东风总部在武汉、长安总部在重庆,而技术平台公司「中汽创智」以及出行平台公司 T3 出行都在南京,形成了西部、中部、东北以及东部的联动。

实际上,面对「中汽创智」这种投资规模的「巨无霸」项目,很多城市都参与了竞争,最终南京在与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众多周知,南京的汽车产业在 90 年代就风生水起,南京依维柯、南京跃进成为当时流行品牌。

现在的南京江宁区,汽车产业链很完整,集聚了上汽大众、长安马自达、福特汽车等整车企业,这些年还引入了新造车项目长安蔚来以及自动驾驶项目中兴英博超算、驭势科技等。

更早之前的 2016 年,台积电投资 30 亿美元在南京建设 12 寸晶圆厂和 IC 设计中心,已于 2018 年正式投产。

未来的智能汽车,半导体将扮演重要角色,而台积电在南京的工厂和研发中心对于「中汽创智」来说,是非常好的地利。

而后的 2018 年 7 月,南京江宁与韩国 LG 化学举行签约仪式,总投资 20 亿美元的 LG 化学动力电池项目正式落户。

作为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凡此种种,都侧面反映了「中汽创智」落地南京江宁的合理性。有理由期待,南京能否成为中国智能汽车的「底特律」?

4、「中汽创智」:智能汽车零部件巨头?

变革和创新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但不变革必然意味着消亡。

在全球汽车行业不景气的当下,越艰难则越要进行研发投入,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代表车企,一汽、东风以及长安一口气掏出了 200 亿人民币投入到未来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探索中,这无疑是最正确的决定。

汽车行业的抱团取暖已经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国际车企巨头的福特通用合作,还是国内自主品牌车企的「上广合作」,亦或是这一次成立的「中汽创智」,都在诠释着这一行业趋势。

作为变革创新和抱团取暖最典型代表的「中汽创智」,未来是成为摆脱传统车企体系的桎梏、进行颠覆式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还是最终沦为三大车企规避创新风险而组建的松散联盟,一切皆是未知,一切又都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