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人生第二辆车,讴歌RDX,追寻不缺豪华感的性价比与踏实

2.讴歌RDX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呢?

3.可以帮忙推荐一款20万以内,开出去特有面子的SUV吗?

4.2.4L+8AT的动力组合,本田高端B级车讴歌TLX-L全系降价5万

5.谁是消费升级最佳选择?六款豪华入门SUV横评(上)

6.讴歌发布全新一代MDX官图,日系豪华旗舰焕新

讴歌汽车座垫_讴歌rdx坐垫

讴歌RDX提车六个多月,我和它的关系已经从新伙伴变成了老朋友了!互相了解了脾气秉性,互相了解了优点缺点。其实这就像两个人相处,人无完人,车无完车,明明知道对方有客观存在的缺点,但还能接纳包容对方,这就是爱。车也一样,任何车都有五花八门的缺点,没有完美的汽车,只有自己真正爱的汽车,真正适合自己的汽车!

找车就如找对象,颜值高,看的顺眼才是关键。RDX的颜值一直是很高的,白色车身又显得很大气。

原厂后排隐私玻璃是个不错的小亮点。车身侧面线条简直是无可挑剔,各方面做的恰到好处。 19英寸的轮毂配合在这个车上,却一点都不显大!难道要20寸才能驾驭么?

全景天窗是这个级别该有的东西,夏天不怎么喜欢开,太晒了,虽然天窗玻璃是深色,但是也挡不住烈日的炙烤!冬天也没啥心情开,冻得嘚嘚瑟瑟的,所以虽然需要有,但其实用处也不大!

中控台的设计非常好,豪华、造型时尚,摆脱了老土的气息。最上方的多媒体屏幕是固定死的,不能翻折,有点遗憾。换挡按钮设置在了很高的位置,底下镂空单做了个储物空间。Good,好评。

说实话我喜欢四幅式方向盘,但是太喜欢这个车了,所以就只能乖乖接受三幅方向盘了!

后排座椅的优势是坐垫绵软舒适,中短途乘坐非常好,但是后排靠背不能调节角度,跑长途的话会比较累,只能一直保持直立坐着,不能半躺。

ELS音响好评!自己一个人开车,把音量调大,连上手机,播放最喜欢的歌曲,这一刻,整个车内都属于我一个人!

后备箱盖板下面带储物格,随车工具都放在下面。

软性置物卷帘,可以放一些纸巾、抱枕之类的小物件,好用,但对我来说用处不大,一度想把它拆了!

后备箱尾门与车壳的连接方式,不像其他车似的那样伸缩液压杆,而是这种弧形的支臂,这种连接方式的优点我没找到,但是缺点就是太占用后备箱实际空间的。整个凸起的这部分都没法装东西了

尾门两边带手动拉手,旁边是电控按钮,尾门支持扫腿开启,还可以远程遥控开启。比较实用! 除了这些简单配置,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方面几乎无可挑剔,2.0T的动力很强,带动RDX就是大马拉小车,变速箱换挡顺滑,整体使用体验很不错。综合来说,那一定是优点大过缺点的一台车,爱它,就包容它。

选择人生第二辆车,讴歌RDX,追寻不缺豪华感的性价比与踏实

缤智,广本的那款吧,有1.5L和1.8L两个排量的车型,1.5L的是12.88万~14.58万,1.8L的是14.68~18.98万,这个车建议还是买个1.8L的吧,不然开起来憋屈,当然卖得比较好的还是1.5L的,毕竟便宜。这个车上市挺久了,目前终端优惠幅度还可以,一般都有1.5~2万的优惠,再多也没有了,现在已经到了价格平稳期了,所以现在买也合适了。

买1.8L的次低配够用了,4个气囊+ESP,有电子驻车,全系没有胎压监测还是挺不爽的,不过也还好,这个后期可以自己去外面装,另外次低配以上是17寸的轮毂,比16寸操控和视觉效果上都要好,不过次低配没有倒车雷达只有倒车影像,不知道这个配置设计是怎么考虑的,其实雷达比影像好用,不过也没关系,倒车雷达也可以到外卖再装,百把块钱就能搞定。次低配有LED的近光灯,远光灯是卤素的,然后有全景天窗,无钥匙进入和一键启动,所以基本够用了。不过13万多的提车价,落地要15万多了,买这个车不知道心里会不会有点觉得不值,因为几年前刚出来的时候,还稍微在外观上有点竞争力,但是现在已经有点老旧了,另外这个车各方面也没有太多亮点,本田的车,就是个发动机和变速箱比较耐用,配置优势不大,操控在这个车上也没有优势,另外空间也就是紧凑级的正常水平,不会太宽敞,底盘一直是本田中低端车的一个小短板,因为其实不会很紧凑,而且遇到颠簸的时候,感觉车子有点晃,这个晃动其实挺烦躁的,然后就是静音也不算出色,基本及格的水平。所以如果有15万还选这个车,其实不太值得了,不如看看国产的一些车子,能便宜个几万块,而且这个价格加点钱买个新能源不是也不错吗。

讴歌RDX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呢?

陪伴六年的2014款新科鲁兹终于到了光荣下岗的“高光”时刻,如何去选择人生的第二辆车,成为全家人的焦点。?对于这次换车,首先是要解决空间问题,有了孩子车厢必然要更大,城市SUV成为了此次的必选项。?动力问题想在此次换车中也一步到位,之前的科鲁兹有时就算一脚地板油,车仍然动都不动,超车时候干着急。之前试驾过雪佛兰科帕奇、别克昂科威也是同样问题,这次换车对动力的要求也比较明确,给油最起码要有明显的推背感。?再次就是安全便捷,acc自适应巡航、刹车、并线、车道偏离预警等“科技”主动安全功能要有,之前磕磕碰碰都成家常饭了,不想再把太多精力都耗在理赔、修车上,费时费力费钱。基本的被动安全也都要有,毕竟自己还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当然,最终的选车落脚点除了满足以上最基本的要求外,概括起来就两个词——不缺豪华感的性价比与踏实。?这次选车真是耗费了不少时间,做足了功课。从沃尔沃XC60开始,到宝马X3、奥迪Q5L、奔驰GLC基本都看了个遍,就连凯迪拉克XT6也没放过,毕竟同级别、同价位的车真的不少。通过比较,从自身主观角度可以概括为:XC60追求绝对安全,但动力操控中规中矩;X3追控体验,但价位高性价比一般;Q5L追求绝对空间,但减配明显;GLC则追求身份特质,性价比可谓是最低。?作为关注度较高的BBA车系,个人认为其有着不菲的“品牌溢价”,且近年来减配也较为明显,相关报道真不少。在横向比较过一些配置后,从“性价比”角度,就直接舍弃了BBA,毕竟自己想追求一款相对“实在踏实”些的座驾,最终还是在XC60和RDX上纠结了较长时间。?对于如何选车,我个人认为还是要看自身最主要的需求,究竟追求什么。讴歌RDX我看中的就是性价比——动力突出、10AT变速箱也没得说,四驱系统均在同级别车之上,倘若不谈品牌度、保值率、维修成本,仅从车辆配置角度讲,绝对是最优的。?也就这样,一心一意最求“性价比”和“踏实”,一咬牙一跺脚就定了。

RDX钻享版—蓝色?天蓝水蓝心更蓝,虽然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但心态还是要永葆年轻。

若没有看到真车,你真不会想象到这款车的大,和之前的科鲁兹停在一起,真是“爷爷”见了“孙子”。以至于公司和家里的停车位,原来绰绰有余的位置,停上这辆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就整体设计来看,整车的流线型设计还是可圈可点的,给人的视觉冲击性较为强烈,线条感清晰流畅,身姿优美百看不厌。

砖石切割进气格栅远看不错,具有独特格调,但个人感觉若将进气格栅倘若换成金属拉丝工艺,会让整个车头在近观的感受上再提高不少档次(如凯迪拉克XT系列的前网设计,就有高大上的感觉)。当然,这无伤大雅。?或许自己喜欢偏稳重的清爽简单路线,车身侧边的金属色装饰条感觉有些多余,买车前我看有点评大赞这块的线条设计。4S店的**姐说这里还可起到侧车开门防撞作用,实用性远大于美观度。

“小眼睛”般的扁平车灯犀利有力,同时也和我本人相应,完美;回旋镖式尾灯也彰显个性。总体外观设计还是那句话,线条优美,车身大气,颇带运动感,百看不厌。

论起整车空间,虽说同级别里RDX的轴距不占优势,但空间绝对是杠杠的。内饰选用的是白加黑的色调,敞亮的色调让车内空间显示的更大,同时真皮白色材质也更加上富有豪华档次,再加上操作台的皮质,真正让我感受到不愧是一款近四十万价位的豪车,值!

RDX的座椅深度真的是非常实在,坐在座椅上整个大腿有着明显的支持,这点相较X3有着明显的舒适感,座椅包围也十分贴身,我的顶配车支持腿托调节与腰部支撑调节,之前的腰垫坐垫也都统统省了。?在我看来,这款车座椅的大与深并没有影响整车的空间,之前研究过一些中型SUV为了彰显空间,特意将座椅深度减小,以此释放更多车内空间。在这点上,RDX就显得十分实在。?大赞的是座椅通风功能,真的是太实用了!之前很多人说座椅通风和加热都是鸡肋配置,然而在当下上海的三伏天高温下,座椅通风能让整个臀部凉爽的舒适感暴增。这功能在我看来就像更换智能马桶盖一样,一旦使用上了就真难再回去了。

后排座椅就算加上儿童座椅,空间位置也不局促,完全可再坐两人。但后排中间位置凸起较为明显,靠背部分较硬,偶尔凑合坐个人问题不大,但要长途跋涉,真是需要考虑搞个靠垫。

后备箱也没什么好说的,又没有装货卸货需求(谁要用这车装货卸货,我真要给个大大的服字),日常装些杂物的需要完全能够满足。倘若偶尔搬个大物件,将后排座椅放到也完全够用。

超大的挡风玻璃,再打开超大天窗挡板,坐在驾驶舱中一切都是明亮的,无边无际的蓝天也都属于自己,这样的惬意心情难以言表。

纵向的中控台布局较为便捷,整体操控感较强,得心应手。方向盘左下方为主动安全功能按键,右边为主控台。方向盘上的功能键左侧为多媒体控制区,右侧为自适应巡航功能区。相较于如BBA横向设计的中控台,我个人更喜欢RDX纵向的设计,有种被包围C位的感觉,尤其是右侧按键式换挡一块的设计,对主驾的友好性更强,驾驭性也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前排的储物空间比较令人满意,门侧、中控均有较多的空间可以摆放杂物,完全能够满足储物需求,日常的手机、钱包、钥匙都不在话下。?需要改进的是不能触屏操作的多媒体显示屏,操作多媒体必须要在中控台的触摸板上进行,这点比较让人头疼,让你无法在行车途中进行相关功能的操作。

对于细节控的我,RDX的设计元素不得不令我称赞。比如金属质感的门把手区域,与皮质的搭配尽显高端范。夜晚行车在氛围灯的烘托下,更是让整车的豪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动力方面的参数我就不多提了,各种测评文章也都是千篇一律的赞赞赞。2.0T直列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265马力、峰值扭矩380牛·米、10速手自一体变速箱、SH-AWD全时四驱系统,与同系列的BBA车型相比,优势尽显。

感触颇深的是红绿灯起步时,一脚深度油门,推背感极强的加速感能将旁车落下数十米远。在行车中超车时同样一脚油门,能轻松完成超越,瞬间感觉整个人到达了人生巅峰。?对于“雪地”、“舒适”、“运动”、“运动+”四种驾驶模式,需要特定的路况才能体现出其特色,身处上海“雪地模式”确实没条件来感受。但给我最深的感受是“运动+”模式的确较猛,几回猛烈地起步、提速,把副驾上的老婆大人搞得是“心惊胆战”,比坐上过山车还过刺激。?由于居住地附近在修高架桥,几公里坑洼不平的道路使得每天上下班都像越野一般。之前驾驶科鲁兹一不留神驶进了大坑,还刮到底盘产生巨响让人有些心悸,因此在减震方面我也更会去关注RDX的性能。的确没让人失望,一些不大的道路裂痕、凹陷基本都能很平稳的驶过;对于一些较大的路坑及减速带,低速驶过的颠簸感也远低于自己的预期,整体的车身减震性比较出色。?想到上海上下班高峰的堵车头就疼,堵车时的行车对我来说是“刚需”,而ACC自适应巡航功能应该算是智能驾驶的“太师爷”,其完备的功能能够节省很多精力,尤其是自动跟车在堵车时的运用。我将acc自适应巡航、刹车、车道偏离预警三功能同时开启,行驶中的跟车减速、加速问题都不大,该功能确实能够缓解驾驶疲劳。但美中略有不足的是,RDX不能识别信号灯与交通标志,实现纯智能的“自动驾驶”模式还差那么些火候。?当然,使用这些功能时,我的右脚始终悬空在刹车上方,毕竟这是新车,万一出什么岔子后悔莫及。体验下来,RDX的驾驶功能在同级别车中也做到了应有尽有,驾驶没有问题,毕竟当前所有的智能驾驶技术还远不能到达?“完全自动驾驶”要求。

右侧的变道影像功能,比其他变道后视镜亮起小红/黄灯来的更直接实用,这块的影像效果较为出色,功能较为实在,实用性很高。倒车时的360度全景影像立体感较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HUD抬头显示属于高端车的标配,自适应巡航信息、车速一目了然,感觉也很不错。

再说说这价值3—4万元的ELS?音箱(智享版与钻享版差价5万,除其他功能外,这音箱方面的差价应该占了大头),对于非专业人士的我来说,音质的区别确实难以用文字准确表达。?对于这款具有16个喇叭(自己找了一圈也没数清16个喇叭的具体位置)的音响效果,将车停在地下车库,将从QQ音乐会员下载的几首超高音质歌曲通过U盘USB接口传输,中午小憩时静静欣赏,真是一种享受,环绕声与重低音效果均表现得十分出色,犹如自己身处在一个独立的音乐厅中。在行驶过程中,这种感觉会稍差些,但环绕声还是能真切感受得到的。

总体来说,讴歌RDX我的总结为,这是一部能让你深感踏实的豪车,有动力、有性能、有惊喜,更有性价比,或许只有你真正驾驭它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这种舒心与兴奋。

可以帮忙推荐一款20万以内,开出去特有面子的SUV吗?

那么我们先谈谈缺点:

? 1.CarPlay有问题。有时你需要不停地插入电源。声音系统的打击声很低,与我体验过的宝马系统相比,差距有点大。

2. 刹车噪音异常,刹车脚感正常。铃声时不时响起,给人一种心烦意乱的感觉。

3.自动停车,当启动和停止同时开启此功能时,汽车停止,发动机停止。过了一段时间,启动时,抖动过大,停车取消,汽车自动前进,虽然这个频率很小,但也很危险。

? 4. 耗油量高,油箱小。我通常不需要汽油,所以我不常去加汽油,通常我一次加50升以上。在平均12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是没问题的。但加速仍然是好的。我通常在运动模式下驾驶,加速器的反应非常灵敏。但是,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体验过同级的专属四轮驱动汽车了。这需要验证,但这些65升的油箱真的不够!

5. 内部比较普通。说实话,我真的感觉不到他是一辆豪华车,也许讴歌真的不是一个奢侈品牌。

6. 在30左右低速行驶,有点颠簸,但一般感觉不到。最主要的是,当交通堵塞的时候,它更明显,但它比我开过的大众的双离合器要好。模拟声波有点多余。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是无用的。与X3相比,变速箱没有那么简单。一直地踩它或使用运动模式将它减轻。

? 7. 与其他知名汽车公司相比,品牌知名度不高。

8. 驾驶坐垫太短,腿长的人很难找到舒适的坐姿。带腿托的X3和XC60版本对我来说更舒服。

? 现在我们来谈谈他的优点:

? 1.四轮驱动系统,我通常太喜欢这个了。前段时间我主要去了南澳大利亚,上山下坡。当我从拐角处出来的时候,我觉得车很稳定。我几乎感觉不到推头和翻滚,这让我感觉像开越野车,这是令人兴奋的!

? 2. SH-AWD确实可以在弯道加速阶段带来一些额外的乐趣。

? 3.汽车性价比,这样的配置,这样的价格,可以说是超划算的,但是价格估计宝马现在只能买一个低配置。

?4. 整体机械质量相对较高,整体机械质量与×3水平基本一致,优于xC60,明显优于Q5L和QX505可变电磁悬架,确实能带来一定的乘坐体验乐趣。

?5. 方向盘的感觉很好,虽然轴距很短,但是车内的空间还不错。

?6. 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2.4L+8AT的动力组合,本田高端B级车讴歌TLX-L全系降价5万

奥迪Q2L e-tron

指导售价:22.68-23.73万

经销商报价:19.2万起(成都地区,下同)

BBA中,就属奥迪最亲民,如果20万以下想要BBA的SUV,奥迪Q2L e-tron以及奥迪Q2L应该是唯二的选择。Q2L-e-tron是去年才上市的一款基于奥迪Q2L打造的电动车型,也是市面上极少数不比燃油版贵多少的纯电车型,非常有诚意,加上现在电动车政策那么好,选它很划算。

这款车是简单的油改电,因此和普通燃油版车型基本没什么两样,外观设计向个性化、年轻化靠拢,小巧玲珑的车身也意味着灵活好开,尤其适合现在的年轻消费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它只有265km的续航里程,如果想把它开回家的话,至少要保证路上每隔200km能有充电的地方,而且它还需要充电桩,老家如果是农村的话,就得提前做好准备了。

讴歌CDX

知道售价:22.98-34.98万

经销商报价:19.98万起

讴歌虽然中国市场上名声不显,但作为本田家的豪华品牌,格调和实力都是不缺的。讴歌CDX和本田很多车型一样,比较注重运动属性,低配车型用1.5T+8DCT的动力组合,发动机最大可爆发出182Ps/240N·m的动力输出,且调教积极,起步加速没有迟滞感,8.6s即可破百,还有换挡拨片以及运动模式,保证你能有不错的驾驶体验。

不过讴歌CDX对舒适性的把控就不是很到位了,首先车内空间只能说够用,谈不上宽敞,毕竟尺寸劣势摆在那里。其次讴歌CDX因为是全系标配的扭力梁式非独立后悬,即便配有CDC可变减震阻尼器,但悬架减震效果依旧很一般,而且内饰以及隔音性也不怎样,因此就谈不上有多优秀的舒适性。

凯迪拉克XT4

指导售价:25.-39.17万

经销商报价:20.万

凯迪拉克因为"以价换量"的政策,在中国市场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品牌影响力不俗,至少认识它的人绝对比讴歌、英菲尼迪更多,且还有突出的性价比优势,正如这款XT4。入门就是2.0T发动机,十分厚道,最大237PS/350N·m的动力输出也是无可挑剔,智能变缸技术以及平顺节能的9AT变速箱也带来了高效的燃油经济性,实测百公里油耗仅9L左右。

同时,它还用的是同级少见的五连杆式独立后悬架,高配还有四驱以及CDC主动悬架,带来很高级的驾乘质感。此外,虽然XT4是一款入门级车型,但依旧标配了前排隔音玻璃以及主动降噪,NVH方面不留余力。但XT4也有后排空间小的问题,而且座椅坐垫长度只有可怜的430mm,175cm以上的乘客难免会感到局促。

沃尔沃XC40

指导售价:26.48-38.58万

经销商报价:20.48万

相较于前三款,沃尔沃XC40更有"宜家"气息,外观基于简约美设计理念,整车线条平直方正,很有成熟稳重的感觉。内饰也是极简设计,看上去温馨、舒适,内饰还是环保材料,新车也基本没有异味,并且还标配了沃尔沃的"特色菜"—CLEANZONE清洁座舱,先进的空气管理系统让乘客能享受到健康、清新的空气。XC40的后排空间很宽敞,明显强过前三款车型,加上底盘对路面的振动过滤得很彻底,除了后排凸起以及后排座椅背部角度太直外,舒适性上基本挑不出什么毛病。

动力上,最低配的一款T3车型搭载1.5T发动机,性能参数163Ps/265N·m,动力基本满足日常家用。不过个人建议买它还是选T4车型比较划算,2.0T发动机还带四驱系统,只贵了2万多一点。

谁是消费升级最佳选择?六款豪华入门SUV横评(上)

除了“东瀛宝马”马自达,日系车中还有品牌享誉“东瀛武士”的称号,它就是讴歌品牌。可惜讴歌车型在品牌力方面一直不温不火,车型销量表现平平。抛开其他因素,讴歌的车型还是相当有竞争力的,尤其是这辆一直坚守着大排量自吸的B级车——?讴歌TLX-L。最近,笔者从网上了解到,讴歌TLX-L全系降价5万,价位已经触及到雅阁、凯美瑞和天籁的区间,相信很多人都会愿意去了解这款低调奢华的B级车。

尽管讴歌车型一致叫好不叫座,但它始终是定位高端豪华品牌的日系车,不论是车型口碑还是产品实力,它都要比普通B级车要更好,而目前车型有着较高的性价比,相信也会成为讴歌翻身的好机会,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这款TLX-L,看一看它的实力到底如何。

外观来看,TLX-L目前正值现款产品的生命末期,造型上还是偏商务行政风格,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新一代TLX-L的官图,对比现款确实要运动得多,不过现款TLX-L沿用的是讴歌最新的家族式设计,整体气场不输BBA车型,蜂窝状中网配合LED大灯的设计,让整个车头动感而不失经典车气质。

内饰方面TLX-L也可以给高分,虽说没有时下流行的大屏设计,但论做工论材料,TLX-L配得上其豪华中型车的身份,而在配置上,TLX-L配备有座椅通风加热、矩阵式大灯、全速自适应巡航和10喇叭松下ESL?Studio音响等等,虽说安全配置更新还需等到换代之后,但这个配置水平配上20多万的价格,放在一众新车当中也是相当耀眼。

空间方面,国产后的TLX-L可谓在后排空间上给出了惊喜,加长后不论是坐垫还是腿部空间都有相当大的提升,4981mm的车长配上2900mm的轴距,讴歌TLX-L算得上是一辆合格的商务行政座驾。

动力方面,TLX-L依旧保留全系2.4L自吸发动机的版本,虽说没有海外版的3.5L+9AT的大排量版本,但2.4L+8AT的组合其实更能车型优势,毕竟面对叫好不叫座的情形,低门槛,高性价比才是TLX-L的出路。最大功率208马力和最大扭矩247牛米,这台2.4L的TLX-L动力并不算强劲,甚至跑不赢市面的1.5T发动机,但胜在本田有压箱底的8AT双离合变速箱技术,TLX-L整体动态表现平顺,行驶品质高,或许这才是讴歌的灵魂所在。

尽管日系豪华品牌有雷克萨斯这座大山在前面,讴歌依旧没有放缓脚步,目前TLX-L有着5万优惠,车型性价比相当高,与其选择不断加价的雷车,选择一辆品质相当的讴歌TLX-L,又何乐而不为呢?(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讴歌发布全新一代MDX官图,日系豪华旗舰焕新

“最近好无聊呀……”

“是呀,整天做单车评测,感觉生活了无生趣,不如我们做个大策划吧?”

“好的,做什么呢,要不做个豪华品牌入门SUV 横评 吧?”

“可以,走吧……”

这两年大家都在讲消费升级,再加上豪华品牌不断自降身价“勾引”我们入坑,豪华品牌的入门车型在街上的能见度是越来越高了,我们国内消费者对于SUV车型的热情一直不减,所以我们决定做一期豪华品牌入门SUV横评。我们挑选的参赛选手分别为:奥迪Q3、奔驰GLA、宝马X1、捷豹E-PACE、讴歌CDX、雷克萨斯UX。

需要说明的是:本来我们的备选车型是宝马X2,因为X2更有小资情调,符合消费升级的主题,但考虑到X1的销量更好,所以我们用X1代替X2(其实也有X2档期的因素);而凯迪拉克XT4和沃尔沃XC40,因为实在借不到试驾车,车型较新在市面也难找到用户的车,所以遗憾缺席。另外,细心的网友可能发现了,六辆车里出现了宝马X1的1.5T和奔驰GLA的1.6T这样的小排量车型,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宝马和奔驰没有试驾车给我们,我们只能在市面上寻找销量较大的车型来参与对比。

好了,交代完车型,我们就测试走起吧。这篇横评分上下两部分,我们会从:形象、内饰用料做工、人机工学、空间体验、驾驶感受、0-100km/h测试、麋鹿测试、以及它们的售后费用等全面对比这六款豪华品牌入门SUV,并给出我们的专业意见。至于油耗,因为这次车的排量不尽相同,我们考虑这个价位的消费者也不会特别在意,所以就不做了。

奔驰GLA

从车身比例来看,像奔驰GLA这种“拍扁”的高度,更应该属于跨界两厢车的范畴。所以你可能第一时间会联想到漂亮、好看等词汇来形容它,但肯定不是大气,甚至如果追求面子工程,这尺寸还有点小家子气。

奔驰GLA的内饰设计有奔驰传统的风格,看上去还比较经典和顺眼。但仔细推敲对比,你会发现它的用料是六台车里最廉价的,硬塑料所占比例非常高。BUT,谈论奔驰车时,看上去就很贵的三叉标才是重点,它的品牌附加值是无法被超越的,至少在本场是这样。这就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90%的GLA车主都是女性。即便她们已经知道GLA并不舒适,也并不宽敞,她们还是不会买Q3和X1,因为只有奔驰,才代表着最高级的品牌价值,这也或许是对车主自身形象的有力衬托。

奥迪Q3

过去很多人对奥迪车无感,很大原因在于奥迪经常用大量平直的线条,颜值诱惑力不大,或者说只有对成熟男性才有诱惑力。而这代Q3,终于名副其实是卖给年轻人的。比如说它前轮拱上方和腰线这样的细节地方都有块隆起,来营造出棱角分明、有攻击性的效果。而且在同级里,Q3还提供了少见的双脸设计,有雅致和动感型可选,有效拓宽了潜在用户范围。

为了表明自己要变鲜肉的决心,内饰上奥迪Q3也是拼了老命跟“不对称”杠上了。像略微向驾驶员角度倾斜的中控台、多媒体屏幕、空调出风口和储物格,细节之处都可见年轻甚至桀骜不驯。用料方面Q3保持了奥迪一贯的优势,软质搪塑、金属拉丝饰板和大面积Alcantrara材质的搭配,触感高级,算是六台车里最新潮、最 科技 也是最有品质感的。总的来说,综合品牌力、设计和内饰做工用料在内,奥迪Q3都是豪车感最强的一辆车型。

宝马X1

在BBA里,奥迪Q3刚换代上市,新一代奔驰GLA也将在年底亮相,以新鲜感和视觉冲击力来讲,宝马X1并不占优势,甚至这个双肾中网造型还有些审美疲劳。但因为X1国产后加长了11cm达到4565mm,另外1624mm的车高也不差,应该是BBA三台车里最有大SUV范儿的。单看样子就觉得它绝对够实用、够能装,非常适合居家过日子,这和另外两台车偏年轻的调性截然相反。

讲内饰氛围,一向都不是宝马车的强项。就算用了最新一代设计语言、刚上市的宝马3系,也还是缺乏了些豪华感。同场即使对比雷克萨斯UX、讴歌CDX和捷豹E-PACE这三辆二线豪华品牌,宝马X1在设计上也显得略逊一筹,整个车厢看着就是素素的、黑黑的,没有什么豪车的架势。当然,在用料层面,宝马X1还是要比奔驰GLA略好一些的。

捷豹E-PACE

在形象层面,编辑部一致认为,排名第一的是捷豹E-PACE,而且大家的评价都集中在说“这个车看起来最贵”这个点上。虽然这很主观,但E-PACE的设计师确实很懂得怎么讨人欢心。首先它很有大车感,这点也能从数据看出,虽然长度没有宝马X1大,但1900mm的车宽和1649mm的车高是六台车里最突出的。即便是台SUV,但得益于跑车化的设计语言,E-PACE传承了豹子该有的矫健和流畅感,看上去非常优雅高级。

另外一些细节,像前挡风玻璃下角和打开车门的迎宾灯,都能看到一个小奶豹跟在一只大豹子后面,这种英式幽默的品牌文化正是其它车所缺乏的。如果硬要找缺点,应该就是20寸轮毂样式比较普通。

相较外观给我们的好印象,捷豹E-PACE的内饰设计就较为中规中矩了,可以说“看起来没有那么贵了”。但有些细节也同样很加分,比如说档把前方的储物格底层,有类似豹纹的图案设计;在B、C柱车门的车架上,也铺上了手感极佳的植绒材质。

雷克萨斯UX

同样都是跨界车,奔驰GLA大受**姐们的欢迎,而雷克萨斯UX则让我们在场的男士们更喜欢一些。从LC/LS开始,雷车的每款车都和现在 汽车 圈流行的极简风背道而驰,反而是强调复杂凌厉的线条,所以即便是最入门的UX,看起来也像个东方武士般攻击性十足,就像是在挑衅:我就长这样,喜不喜欢随你。

曾几何时,内饰也成为雷克萨斯的卖点之一。UX这套虽然不及LS、LC那么惊艳,但也是一看就觉得很有质感的类型。尤其是它的细节都经得起推敲,中控Alcantrara和皮质材料搭配,缝线严谨,对得起雷车多年的招牌。

讴歌CDX

说到颜值,CDX其实是不太上相的。因为它的设计精髓就是3D切割而成的立体光影,而放到平面照片里很难呈现出这种效果。如果是蓝色车漆的话,在太阳底下,这种实物和照片间的落差是最为明显的,我们这台白色试驾车较为吃亏。但话又说回来,对比同场六台车,它的外观豪华感确实要逊色一些,推出这么多年后,讴歌其实可以考虑给CDX来个改款了。

讴歌CDX的内饰设计风格,让我想到本田的MM理念,似乎把能利用上的地方都用了,给人感觉包围感很强。而且仔细推敲,其实讴歌CDX的内饰用料还蛮不错的,包括中控和座椅,应用了大面积的皮质材料,厚道程度仅次于奥迪Q3,储物格的数量、容积更是冠绝同场。CDX主要的丢分项,是在一些细节上,例如它的后两个车窗竟然还没有一键升和防夹功能,要知道这可是混动的顶配版车型了。

在人机工学这一部分,我们体验下来发现这些车基本都保持了豪华品牌的家族延续感,有好的方面的延续,也有不好的方面的缺憾。好的部分我们之前的文章说过太多了,我们考虑到这些都是些入门SUV,所以我们这篇横评文章,想来挑挑刺儿,看看这些入门SUV在人机工学上有什么让我们印象深刻(吐槽)的点。

奔驰GLA

无论是座垫还是油门踏板的高度,奔驰GLA的设定都很像一辆轿车。长长的车头再加上倾斜的A柱,想要获得更好的驾驶视野,就要把座椅升高,身高165cm左右的妹纸会感到头部空间和视野各方面都还在舒适状态,但如果像庆哥这样180cm的高个子,但受限于A柱较倾斜,头部会感到明显的压抑感;另一方面,此时油门踏板的角度也不贴脚,长途会感到乏累;另外一体式头枕尺寸很大,对后排的视野有很大影响。

奥迪Q3

BBA里,奥迪车的人机工学表现一直较为领先,Q3也是如此。比如说全液晶仪表盘+全新触屏MMI系统,首先就屏幕尺寸来说,观感舒适性就比宝马X1和奔驰GLA更胜一筹(当然新一代GLA的MBUX系统也不错,但年底亮相),而且取消了传统旋钮操作后,系统页面逻辑结构简单,触控反应也很灵敏高级,驾驶时盲操难度是我们认为触屏里比较低的。

宝马X1

宝马X1同样比较挑人,同样以身高180cm的庆哥为例,就会认为它的人机工学做得不好,因为X1座椅是比较单薄、尺寸偏小的,对大腿的支撑不够,非常依赖腿托的延展;另外,这套iDrive系统虽然不支持触屏操作,但可以把手机立在显示屏前面直接用手机导航,非常方便;还有宝马X1的座椅调节方式和一般车不太一样,抬起坐垫前部需要同时抬着按钮的前端压着按钮的后端才行,从别的车上转过来需要适应。

捷豹E-PACE

捷豹E-PACE的座椅设定偏高,能给予驾驶者不错的视野表现,很有SUV的大车感。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细节,由于设计的原因,杯座里放水杯的话,会与换挡或者手枕产生干涉。

另外,同样都是全触控式的中控屏,E-PACE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包括各个选项的尺寸都不及奥迪Q3,再加上没有实体按键,我们认为它的中控系统是六辆车里最难用的;另外,座椅加热和通风的按钮是和老奥迪一样,需要按一下功能键,再在空调温度调节里调整(往红色调是加热、往蓝色调是通风),初次使用需要时间学习。

雷克萨斯UX

雷克萨斯UX的重心是最低的,驾驶坐姿更像是在开台跑车,但又不会像奔驰GLA那样头部感到压抑,另外它的方向盘握感厚实、座椅包裹性和填充物都很柔软,所以坐起来是很舒适的。但可能因为UX的定位就是个性,它的储物空间是最少的,后排车门的两边没有任何储物空间。

另外UX还有一个硬伤,就是这套Remote Touch系统,内容简单但是逻辑比较复杂,如果使用手写板,就需要配合光标的控制,非常轻微的力气都能导致震动确认,行驶中很容易误操作。同时它和宝马X1一样,多媒体系统也不支持触屏操作,而且UX、X1和GLA是没有Carplay系统的。

讴歌CDX

在讴歌CDX上,传统的独立中央扶手被取消,改为直接贯穿连接到中控的设计,所以像换挡机构、杯架这部分功能区的位置很高,要比其它车都更贴近驾驶者,操作起来很便捷。

在实用性和设计美感两者之间,本田这回更偏向了后者。在中控这块区域,我们发现,讴歌CDX的空调实体按键里是没有风量控制、AC开关、风向调节的,需要先按最上方的“CLIMATE”,再在触控屏里完成操作,很不方便,而它原本的空间则被下方巨大的“Dynamic Mode”圆形旋钮所侵占。好吧,我承认,这样设计确实挺好看的。

从我们测量的数据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宝马X1这台车的空间简直就是“红遍天”了。其在车内乘坐空间表现上彻底凌驾于所有对手,尤其在后排头部空间、后排腿部空间、垂直高度等方面的表现,连第二名都离其甚远。中国特色加长,果然厉害。

抛开宝马X1这个空间“变态”的车型,我们从常规的单项成绩进行逐个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型SUV车型中,其前排头部空间95CM左右为正常水平;98CM已经可以达到优秀的水准。由此对比上表可以知道奔驰GLA和雷克萨斯UX的水准是偏下的,这也印证了这两台车前排压抑感最重的事实。

后排头部空间对比项,同样的对应这个级别车型正常高度为94CM左右。在上述车型当中几乎都达到这个常规线——除了奔驰GLA。所以奔驰GLA的后排压抑感最重自然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关于其后排座椅乘坐感受下页有详细补充)。

再看大家非常重视的后排腿部舒适性对比,对于这个项目我们需要对比交叉后排纵向空间和膝部空间两项成绩(座椅长度也会影响乘坐感受)。在膝部空间部分其实大多数车型都能勉强达到27CM的基准线,而在加上坐垫长度项目之后我们竟然意外地发现奔驰GLA和宝马X1的成绩最差,仅有43CM和42CM(其他车型大抵相同)。这就意味着奔驰GLA膝部空间小、后排座椅短;宝马X1腿部空间大、后排座椅短。因此这几台车当中宝马X1的后排其实不是最佳的(奔驰GLA肯定是最差的)。

很多人都说SUV比轿车坐起来舒服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坐垫的高度。轿车受制于垂直空间的问题普遍都会将后排座椅靠背角度放大,以此来弥补坐垫高度不足的先天“缺陷”。而在上述的SUV车型当中,垂直高度除了奔驰GLA和雷克萨斯UX接近轿车水准之外,其余车型皆达到了中小型SUV的常见水准。结合它们坐垫高度的实际体验,我们可知奥迪Q3和宝马X1的体验最为出色,也就是说坐姿最自然的当属奥迪Q3,宝马X1后排坐垫有些过短,其余有的车型虽然乘坐感舒适,但长时间乘坐会容易累。

最后再看后排的宽度,这个项目就比较有意思。除了GLA和UX之外,基本都在140cm左右,但这些车其实有很多车型都更主张将其当作一辆四人车使用,比如讴歌CDX就用硬皮革包裹后排中央座椅的方法,诱导乘客将其当中央扶手使用;奥迪Q3干脆将后排中央坐垫的长度过度缩短(中央隆起偏高)。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宝马X1的空间开扬感最强;奥迪Q3的坐姿最不受累;讴歌CDX的舒适性最好;捷豹E-PACE中规中矩;雷克萨斯UX就是轿车;奔驰GLA退出了群聊……

讴歌CDX

CDX的座椅填充物是最厚、最软的,所以初次乘坐的舒适印象非常深刻。同样是皮革座椅,这台车的皮革光滑细腻程度仅次于UX,且贴合度和UX也不相上下。前排座椅这台车保证了正常SUV的设计特征之外(坐垫高度,长度等),它的靠背坐垫、侧向支撑,座椅柔软厚实度都很不错。

后排座椅的填充物柔软程度也是全场最佳,且靠背侧向支撑的过度非常平和,座垫长度也非常不错。不过可能是为了方便上下车,它的边角处做了切割处理,导致乘坐时侧向放松大腿会缺乏一点支撑性。另外,不得不提的是,CDX可以切换成类似于迈巴赫S级的那种四座摸式,这个摸式下后排乘客的尊贵感里面大增,所以综合评定,我们认为CDX的后排舒适度为全场最佳。

奥迪Q3

奥迪Q3的翻毛皮材质使得座椅贴合性比较好,表面摩擦力比较大,再配合上较为硬朗的填充物,整个座椅和奥迪前几代尤其是Q5以上的车很像的那种垫着软垫子的木椅子风格。另外其前排座椅有可调节腿托,侧向支撑虽然很明显但是不卡大腿,人体工学表现很好。

和前排比,后排的乘坐感受就没那么优秀了,最主要的问题是后排中间的座椅明显窄(被两边侵占严重)且硬(材质不同),导致这辆车虽然后排有三个头枕,但只能舒服地坐两个人;当然,它的后排也有好的地方,它的靠背是可以调节角度的,座垫也能进行前后调节,这点没有被大哥Q5L给带歪,也让它成为全场后座变化最灵活的车型。考虑到它的空间和乘坐舒适度,最终我们认为它的后排舒适度是可以排到第二的。

宝马X1

宝马X1这台车的座椅材质也是皮革,但是在质感上要比捷豹E-PACE差个层次。和捷豹E-PACE相比它最大优势的地方在于表面摩擦力较大,坐起来贴合性更好。填充物硬度和奥迪Q3差不多,就是表面材质比奥迪要软许多。

另外其前排座椅值得表扬的地方在于靠背侧向支撑包裹性很不错,从腰部起直到到肩部都有保证,且支撑也是几台车当中最明显的。不过这样设计也就导致了身材超过它容纳限度的人乘坐感受直线下降。还有让人吐槽的是其前排座垫实在太短了,很大的腿部支撑需要依赖它的座垫调节。问题是它的座垫调节宽度又太窄了,大腿稍微侧向放一放就悬空,长途驾驶体验尤其不好。后排最明显的就是座垫长度太短了,正常坐姿大腿很大部分会悬空。且整个后排座垫靠背除了坐垫外侧边缘有点侧向支撑之外就没有了,车辆过弯时候后排乘客的晃动感尤为强烈。

但,我要说但是了,尽管宝马X1的后排有座垫短的硬伤,但空间真的是太无敌了,所以综合评定我们认为它的后排舒适度可以排第三。

捷豹E-PACE

这台车前排座椅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它的座椅表面材质光滑且很硬,尤其是头枕部分。话说它的座椅厚度其实是完全足够的,只是受制于填充物很硬导致乘坐感受不是很舒适,当然,你也可以说它的支撑性很好,适合长途驾驶。此外,它的前排座椅的肩部支撑不太够,对于一辆偏运动取向的车型来说,会导致前排驾乘人员的上身摆幅较大,相较而言它腰部的侧向支撑还挺厚实且包裹性不错。

比较让人意外的是,捷豹E-PACE的后排中间座垫填充物很柔软,甚至有些陷入感,甚至可以说是所有车里最柔软的。后排的其他作为,包括座垫边缘以及靠背都还是和前排一致的硬朗风格,且靠背的角度也不太友好,所以捷豹E-PACE的后排舒适度我们将它排到了第四位。

雷克萨斯UX

这台运动版车型用了中间部分翻毛皮材质、边缘皮革材质的组合(皮革是当场车型当中最细腻柔软的)。且前后排的座椅贴合度全场最优秀,侧向支撑的地方过度很柔和,且支撑行也足够。不过在座垫高度方面它设定的思路和奔驰GLA相似,都是有点偏向轿车的设计,不是那种X1那样的SUV标定风格。

前排座椅的靠背贴合度同样非常好,座垫的宽度也很大(侧向支撑过度平和),翻毛皮和皮革的材质都是很柔软的类型(翻毛皮比奥迪的更软更细腻),填充物也较为厚重且绵软。如果单论座椅的舒适度,雷克萨斯UX可以排名很高的,但它的乘坐空间实在是太小了,所以很遗憾我们只能将它的排名往后调排在倒数第二(如果家里没有高个儿的,这个排名可以往前)。

奔驰GLA

这台车的坐垫是所有车当中最为Q弹的,且坐垫高度也是最低的,完全就是轿车的高度。座椅的表面材质也是皮革,触感比宝马光滑,比捷豹摩擦感强。其他方面例如侧向支撑,靠背包裹性都较为普通,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值得注意的是其前排座椅整个人机工程学完全就是轿车的,包括油门刹车踏板的角度等等。其次它的靠背腰部侧向支撑还可以,但是到了肩部这里后整个包裹性就明显不太足了,这种设定有点像是引导驾驶者以“半躺着”的放松舒适坐姿开车。这也是为什么同行很多人觉得初次驾驶觉得视野不太好(坐姿低),但是适应之后又觉得所有情况都在掌控之中(心态放松)的原因。

对于它的后排乘坐感受可以这么论定,后排的靠背角度是最陡的;同时座垫高度也是最低的;座垫也短得可怜。综合起来后排的乘坐感受就是像坐在小板凳那样,舒适度排在最后位。

所以,最后我们对这六辆车的座椅舒适度的排序,大致为:讴歌CDX>奥迪Q3>宝马X1>捷豹E-PACE>雷克萨斯UX>奔驰GLA。

除去前后排的乘坐空间之外,作为SUV车型,其尾厢装载能力必然也是车主们在意的方面。对比上述表格可发现,这几台车除了雷克萨斯UX尾厢的横向空间明显不足,其他的车型大都处于相同的量级,相差值对于总值来说很小。接着来看尾厢高度成绩,受制于每台车造型的不同,在高度空间这项成绩里面各家的成绩就开始出现大幅优劣势了。其中大概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奥迪Q3、讴歌CDX、捷豹E-PACE占最优;宝马X1和奔驰GLA中等;成绩最差的还属雷克萨斯UX。最后再看尾厢深度表现,这项成绩对比当中除了宝马X1以绝对优势胜出之外,其他车型相差也不大,大概都处于相同层级。

如果上述分析你觉得复杂,那不妨直接来看总结:尾厢宽度除了雷克萨斯UX掉队之外都差不多;尾厢高度以奥迪Q3最优、雷克萨斯UX垫底;尾厢深度以宝马X1最优、其余相差不多。到这里你可能会对雷克萨斯UX的尾厢空间表现有所失望。别着急,事实上雷克萨斯UX这款车比较特殊,其不同的配置版本当中尾厢的容积也会随之改变,所以其有的版本尾厢也有正常表现的。

眼尖的人应该已经发现了我们到这里依然没有评出这几台车的尾厢表现排名。原因很简单,考验尾厢装载能力不仅仅是长宽高等硬核参数,其规整性和拓展空间大小也十分重要。在此次参加对比的几台车当中,它们的尾厢规整性总体区别不大,处于互有高低的相似水平。其中以宝马X1和奥迪Q3的尾厢规整性最为出色;捷豹E-PACE尾厢规整性最差。

另外对于用车中经常会遇到的尾厢拓展情况,这几台车由于轴距和车长区别明显,所以它们放倒第二排的尾厢拓展空间差异化也很明显。结果显示优势最明显的依然还是宝马X1,这台车的宽大体型完完全的体现在了车内空间上,几乎每项数据都能拉开对手很远。至于其他几台车,除了奥迪Q3稍有优势之外,都处于差不多水平。

除此之外,在尾厢隔板的拓展空间方面,奥迪Q3、宝马X1尾厢下方还有较为可观的空间拓展;雷克萨斯UX、奔驰GLA、讴歌CDX尾厢下方也有些许不规则拓展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宝马X1和奥迪Q3可支持后排座椅前后滑动,这也标志着它们能够在后排座椅不放倒的前提下拓展尾厢的纵向长度。最后在影响搬运行李时的便捷性方面,讴歌CDX以离地间隙66CM获得全场最佳;宝马X1以70CM的成绩紧随其后;雷克萨斯UX则以离地间隙80CM的成绩依然垫后......

分项对比所有车型的尾厢表现之后,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宝马X1优势十分明显,排列最优没有任何问题;其次奥迪Q3的每项成绩也能占得不错的排名,综合成绩排第二;至于雷克萨斯UX,起码这款运动版车型是排在所有车的最末位。其余三款车型则在各方面互有优劣势,区分度不是很明显。

人们总会对SUV产生很多幻想,甚至依然有很多人以为SUV=越野车。所以,我们用了较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测量了每台车底部的最低点高度。我们用每块厚度均为1cm的泡沫板层叠至一定高度,若被测试车蠕行经过碰掉最上层的泡沫板,我们则减少一块,在整车反复经过都不碰掉最上层的泡沫板后,便得出了SUV底盘最低点的高度了。

第一名:奔驰GLA

第三名:奥迪Q3

第四名:宝马X1

第五名:讴歌CDX

讴歌CDX在这个环节所能通过的塑料板数是最少的。说来让人意外,乍看之下车身最低矮的应该是雷克萨斯UX和GLA才对啊。最终CDX的底盘最低点只有14块板,即14cm。这个位置位于前悬下方,是一块向下突出的护板。可能是混动系统需要额外的保护,我们看到这块护板内部还留有3~4cm的空间。换个角度想,既然底盘的最低点为不娇贵的护板,走烂路的时候,也没必要过分地提心吊胆。

第六名:雷克萨斯UX

第一篇文章,我们就先为大家介绍静态层面的项目对比,在下篇中我们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性能测试项目的各项对比,敬请期待。

从讴歌推出初代?MDX至今,已经过去了20年的时间,三代车型、接近100万台的全球销量也证明了这款车的成功,品牌旗舰SUV的称号实至名归。日前,讴歌正式发布了全新一代MDX车型的官图,并公布了该车在海外市场的上市价格,全新一代MDX在美国的起售价为4.69万美元(约合30.6万人民币),新车将于2021年2月2日在美国正式开始交付。

全新一代MDX是车系当中的第四代车型,据官方介绍,该车是与MDX前三代车型共同在美国设计并开发的,这也使得全新一代MDX很好的继承了家族化的设计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现代化设计,以符合当下用户的审美标准。

性能方面更加出色的Type?S版车型

从外观来看,新车宽大的引擎盖上凸起的线条具有很强的力量感,格栅内部用了类似钻石切割的设计,两侧的大灯组造型犀利,灯组下方的立体造型让前脸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雾灯则是被放置在前保险杠下方,并配备了LED光源。

车身侧面用了双腰线的设计,上方的腰线贯穿前后灯组,下方的腰线用了弧形内凹的设计手法,当下流行的完美“腰臀比”在全新一代MDX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车身尺寸方面,定位中大型SUV的全新一代MDX,相比上代车型宽度增加了1.4英寸(约35.5毫米)、轴距增加了2.8英寸(约71毫米),车内的乘坐空间变得更加宽裕。

尾部的设计较为饱满,并于前脸形成了前后呼应。相比上一代车型,全新一代MDX尾部的线条更加锋利,并且用了尺寸更小的尾灯组,看上去更加精致,车尾下方用了双边共两出的排气布局,并加入矩形镀铬材料进行装饰。此外,新车将提供6种车身配色供消费者选择,其中包括两款全新配色——幻影紫珍珠漆和液态碳金属漆。

内饰方面,全新一代MDX延续了前三代车型的T字形中控台设计,这种左右对称的造型体现出来自东方的设计美学。在用料方面,车内用了大面积的软质材料包裹,并在细节处加入了打孔木料以及拉丝铝制材料。与外观一样,全新一代MDX的内饰同样提供6种配色可选,以丰富不同消费者的喜好。

全新一代MDX配备了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虽设计简洁但功能一应俱全,同时在仪表上方还配备了一块大小为10.5英寸的HUD抬头显示系统,驾驶安全性有所提升。中控液晶屏同样为12.3英寸,其内置了全新多媒体系统,除了保留经典的触摸面板之外,屏幕还支持触控和按键操作,CarPlay和Android?Auto系统是全系标配。

全新一代MDX用了7座布局,相比上代车型乘坐空间变得更加宽敞,第三排的坐垫高度被升高了2英寸(约50毫米),以保证更好的乘坐舒适性。此外,新车还配备了大尺寸的全景天窗,三排乘客都会得到很好的开扬感。

动力方面,全新一代MDX配备3.5升V6发动机,最大功率216kW,峰值扭矩362N·m,传动匹配经过重新调校的10速自动变速箱。而性能更强的Type?s版车型则配备3.0升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最大功率264kW,峰值扭矩479N·m。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