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辈的情怀 自主的骄傲 据说认识这五个车型的人都有故事

2.5500转、200+小时运行,蓝鲸发动机只为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3.2008~2009金融危机下中国的汽车销售行情

4.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业的启示

5.浅论金融危机下我国汽车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6.经济危机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有什么?

长安汽车金融危机_长安汽车厂家金融

长安收购沃尔沃的目的(现已被浙江吉利集团收购)

目的一:

收购传奇品牌,名利双收

如果沃尔沃最终被国企收购成功,其影响力将远远超过当年上汽对罗孚品牌、南汽对名爵品牌的收购。“VOLVO”这个1927年创立于北欧瑞典的汽车品牌在世界上有着极佳的口碑,沃尔沃公司的创始人从公司创建之初就在强调汽车的使用安全,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

一旦兵装集团收购成功,它将首先为长安汽车带来极大的品牌效应,提升长安汽车的品质感和知名度,从而最终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

目的二:

借沃尔沃平台,通向欧洲

兵装集团收购沃尔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借它的平台通向欧洲、进入世界车市。国内车企纷纷走上扩张之路,向世界车市进军,但大都走的是中低端路线,并在金融危机下遇到了困难。而收购沃尔沃却为长安汽车提供了一条不同的通向欧洲、进军世界的道路。

2008年,福特旗下沃尔沃品牌陷入困境。戴姆勒、宝马、马自达等国际车企先后传出收购沃尔沃计划,不久后又相继宣布放弃收购计划;紧接着,中国多家车企加入“抢购沃尔沃”的纷争,上汽、奇瑞、吉利都曾信誓旦旦,今年3曾一度传出吉利集团与沃尔沃即将签约的消息。

终于要收购沃尔沃了!很多媒体早就在为收购沃尔沃摇旗呐喊。有人认为收购沃尔沃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事实真的如此吗?本报深度剖析兵装集团收购沃尔沃的动机和目的,并挖掘出收购背后隐藏的风险与危机。

收购

三大迹象:长安收购沃尔沃几成定局

当中国多家车企竞相收购沃尔沃的绯闻传得沸沸扬扬之时,5月底,沃尔沃品牌的最大潜在买家终于浮出水面——长安汽车集团,以及其背后的母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种种迹象表明,兵装集团收购沃尔沃几成定局。

迹象一:兵装高层发话,直指沃尔沃

2009年4月20日上午9时,在上海车展沃尔沃展台贵宾区,兵装集团总经理,正部级员徐斌与沃尔沃首席运营史蒂文·阿姆斯特朗进行了会面,而这次会面也许是决定沃尔沃命运的一次历史性会面。徐斌迅速切入主题:“我们希望进一步扩大合作,希望南方集团(南方集团和兵装集团系两块牌子,一个班子)和沃尔沃能够尽快签订新的合作协议。”而史蒂文爽快地回应:“我们也期待签署这个协议。”

虽然徐斌没有说出协议的具体容内,但从双方最高掌门人会面的规格来说,这个协议决不仅仅是引进哪条生产线的问题,更大规模的合作将随之而来。

迹象二:只有兵装集团有全盘拿下沃尔沃的实力

1999年,福特买下沃尔沃花了64亿美元。十年之后,沃尔沃品牌处于困难时期,加上金融危机,身价肯定大幅缩水,收购沃尔沃的预期价格有两种说法,12-18亿美元和22-28亿美元,并还有大笔债务。无论最终沃尔沃的报价是多少,都不是国内这几家车企能够轻易筹措的,上汽不行,奇瑞不行,吉利不行,长安汽车同样不行。但是,长安汽车背后的兵装集团可以:对资产总额和销售额都超过了1500亿元的兵装集团来说,拿出两、三百亿人币应该困难不大。

迹象三:近月楼台,长安汽车与沃尔沃有良好合作关系

在2006年,沃尔沃就以技术转让的形式授权给长安福自达汽车公司进行生产制造VOLVO S40(参数配置 图库)轿车,以长安福自达汽车公司作为S40轿车的总经销。2006年7月17日,国产的S40正式上市,通过全国的长安福自达授权经销店投放市场。

与其找一个陌生的合作伙伴慢慢的进行磨合,肯定不如与老朋友直接进入实质性阶段,兵装集团在这点上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最后,2010年3月28日,密西根州迪尔伯恩市——福特汽车公司今天宣布,已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沃尔沃汽车集团及相关资产出售达成了确定的协议。

父辈的情怀 自主的骄傲 据说认识这五个车型的人都有故事

可能有一些小伙伴已经听说了,原定于3月3日开幕的瑞士日内瓦车展因为瑞士出现了肺炎疫情而取消了,原本要在日内瓦车展发布的新车,大部分都改为线上发布。

原本是有两家中国车企要在车展发布新车的,其中有长安的UNI-T轿跑SUV、爱驰U6?ion电动轿跑SUV。

其实中国品牌参加海外车展,不算什么新鲜事,比如吉利曾多次参加法兰克福、北美车展,长城参加巴黎车展,传祺GA4曾在北美车展首发。

海外参展容易,赚钱不易

出去走个T台,其实更多的是品牌层面的提升,但能把东西卖到人家手上,钱装进自己兜里,才是真本事。

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名号就戴在了头上。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确实为我们中国汽车品牌“近水楼台先得月”提供了不少方便。只要能咬住了国内市场,吃饱喝足就不用发愁了。

但是呢,也有不少企业并不满足于此,近些年纷纷进军了海外市场。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数达到了122万台,比2018年的115万辆增长了6%。

而2001年的时候,我们刚刚加入WTO,我中国的乘用车出口总量才3500辆左右(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中国汽车出口的过去

那个时候,我们中国品牌才刚刚起步,很多民营车企都是刚取得“准生证”,奇瑞在1999年下线了第一台量产车——风云。

(奇瑞风云)

吉利在2002年才推出了优利欧(之前“黑户”时代还有豪情、美日)

(吉利优利欧)

大多数小伙伴可能对那时候过于普通的国产车没有太深的印象了,但是“国民跑车”美人豹应该还有人记得吧?

(吉利美人豹)

那个时候,我们自主品牌生产的车只有一个优点:便宜。

不仅便宜,出口量还少,这就远远谈不上什么“海外市场”。出口到的国家也多是非洲、南美、东欧的一些工业落后的国家。而且即便就这么一点量,还不稳定,属于这里踩一脚、那里踩一脚,没有什么长远规划。

比如2008年,俄罗斯、乌克兰是我们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到了2009年,出口量前三的目的地国家又变成阿尔及利亚、越南和伊朗,俄罗斯和乌克兰连前10都没进。(有一部分金融危机的原因)

这些年的进步

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的成长是可见的,在国内市场上,中国的品牌已经站稳脚跟,销量不错,并且有了不少爆款车型。

(哈弗H6)

(五菱宏光)

而在汽车出口方面,我们也有进步,比如吉利博越,全年出口量已经突破4万5千辆。已经在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马来西亚“宝腾版”吉利博越)

另外,号称“收购狂魔”的吉利还承包了伦敦的出租车。

(吉利TX5)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宝骏,更是玩起了单车多品牌战略,在国内叫宝骏530。

而在印尼则贴的是五菱标,作为ALMAZ

在南美作为雪佛兰科帕奇

在印度则是名爵Hector

我们走出国门的品牌不少,车型也很多,但是,也要看清现实,我们出口的总量还是太少。

出口总量依旧太少

2019年,我国乘用车出口量达到122万辆,而中国在2019年的汽车总产量是2572.1万辆,总销售量是2576.9万辆。

这个出口量放到国内来卖的话,也就半个月就没了。如果说我们的汽车走出了国门,那也只是刚刚踏出家门第一步。

汽车本身对于全世界消费者来说,除了极少部分玩家会有“情怀”因素,对于大多数人就是一件非常理性的大宗消费品,所以就怕货比货。

这里不得不跟大家泼一盆冷水,我们近些年好像都在说“韩国车不行了”,韩国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确实不如以前强大。但是如果按照全球销量来看,现代起亚集团在2019年的总销量达到719万,稳居世界前5。而在韩国国内只卖了126万辆,只占总量的17.5%。

在中国市场,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加起来总销量差一点到100万。中国市场只占了他们总销量的14%。

而自主品牌的老大哥吉利集团,2019全球总销量是136万,出口仅有5.8万辆,本土市场的销量占比95.7%,这个差距是巨大的。(虽然上汽是第一,但其中合资品牌占比过多)当然,这也和中国市场和韩国市场的规模差异有关。

所以,现在还远没有到我们骄傲的时候,相比之下,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因为放眼世界,没有哪一家世界一流车企是走不出国门,只能关上门在自己家院子里玩的。

国内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海外市场目前却很难有大的突破,这就要说到中国品牌目前在出口方面遇到的一些困难。

出口的困难与现状

出口目的地国市场本身小

中国汽车出口目的地国家主要是亚洲、非洲、南美和欧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他们汽车工业薄弱,经济增长速度上也跟中国没法比,所以那里的消费者购买力并不强。与中国国内市场相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规模大、成熟的市场很难插足

而全球的汽车市场目前除了中国,比较繁华的就是北美、欧洲,但是那边的本地的汽车工业非常强大,说句实话,我们产品目前还很难和他们抗衡。

而且北美和欧洲的市场已经太成熟了,该瓜分的早就被瓜分完毕,新的竞争者很难插足。

技术壁垒

美国、欧洲也这些汽车工业发达的地方,通过设置排放限值、安全标准等障碍可以很好地做本地保护(其实我们也有)。而中东和南美一些国家因为本来就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他们一旦参照这些标准,就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车出口。

大家可能还知道,近些年汽车方面的知识产权官司我们没少打,总体来说有输有赢。在咱们的地盘上还能护个短。可到了人家的地界,人家护不护短呢?

关税壁垒

我们目前出口的主要方式还是整车出口,很容易受国际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影响。比如刚才说了俄罗斯、乌克兰这些东欧国家,经常会成为我们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国。2008年金融危机,俄罗斯在当年就把关税提至15%,且单车关税在金额上不低于5000欧元,后来在2009年又提高到30%,这一下就让中国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量直接打了3折。还有一些国家甚至颁布了进口许可证制度,更是连门都敲不开。

中国品牌未来有看头

为了更稳定地输出,现在有一些中国品牌也在海外建厂,但目前因为目的地国的工业水平较差,建的大部分都叫KD工厂(Knocked?Down工厂),也就是组装厂。我们把零件运过去,他们在当地组装成一辆车(和当年的我们很像)。比如长安汽车,在墨西哥和埃及的工厂就是这种。

(KD?工厂)

建厂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出口的稳定性,但肯定还是比不上那种集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齐备的整车制造厂来得划算。但这种工厂本身又是一笔巨大的投入,需要和市场规模相匹配,而且还需要铺设完备的经销商网络、售后网点。

这就形成一个循环:市场不够大、不值得建厂、产品量上不去、经销商门店少、没有知名度、没人买、市场不够大、不值得建厂、产品量上不去……绕到最后你也搞不清到底哪个才是根本原因……

这里请允许我吹一波“一带一路”,与沿途国家互利共生,帮他们发展经济,他们兜里有钱了,我们的东西当然也会更好卖。

目前中国在海外建的四大工艺齐备的整车制造厂有多少家,我没有具体数据,但是长城汽车在2019年6月份刚刚竣工的俄罗斯图拉工厂,是中国品牌在海外建成的第一家。

(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

这个工厂预计年产量15万辆,所生产的车不仅供俄罗斯市场,还会出口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附近的国家,算是迈出了不小的一步。

还有一种模式就和我们中国的“合资车企”很像,比如奇瑞、长安已经和巴西本地的企业CAOA合资建厂,生产的都是“巴西本土化”的奇瑞、长安品牌汽车。

(CAOA奇瑞的巴西官网)

写在最后

虽说这些年,我们的中国品牌汽车走出国门的步子迈得有些艰难,但是放眼全世界的汽车市场,中国品牌在本国以外的市场成长其实是最快的。

只要我们的汽车品牌都能用心把产品做好,未来的世界市场,不说包揽吧,肯定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可能有很多方式可以体现,比如每年GDP数字的增长。而作为世界强国,我认为反而需要通过各种细节来支撑,比如每一件印有“Made?in?China”的小物件所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500转、200+小时运行,蓝鲸发动机只为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众所周知,中国本土造车工业虽然起步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如果单论汽车消费市场规模,那么中国无疑有着巨大优势,而聪明的中国人自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步壮大本土造车工业,可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有些车型也渐渐淡入人们视野。不过,当你了解它的历史,你会发现它们都很有“故事”。

长江吉普车

1957年,在全国号召自主生产的特殊时期,解放军将缴获的美式吉普车交给了长安厂,也就是现在的重庆长安汽车,让其作为生产参照,自行仿制生产。可在当时,由于国内重工业刚刚起步,既没有专业机床,也没有实验设备,而且造车的关键技术更是无从得知,想要仿造吉普车绝非易事。可不畏艰难的中国人,硬是造出中国第一辆吉普车——长江牌46型越野吉普车。

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货”,长江牌吉普车按照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的工作人员话说:“吉普车,是老工人们用锤子一锤一锤敲出来的。”从零部件到车的外壳,纯手工制作完成。另外,最为值得骄傲的是该车曾在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阅兵式上,担任各方队前的领车。可是,由于纯手工制造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量产,以至于到1963年这款车以1390辆的成绩结束。同年底,长安厂也将自己研制的该车型图纸资料,全部交给了北京吉普车厂。

北京130轻型卡车

说到北京130,像我这样家在北京郊区的90后或许见到,而对于父辈来说更是不灭的记忆,尤其是那些80、90年的职业驾驶员都对这辆车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

虽然北京130没有“中国第一辆XX”的名头,但在60年代,北京市区内往返运送货物除了马车,“最高级”的也就是解放CA10卡车,可由于当时北京要实行马车不进城的政策,所以急需更加方便的轻型卡车。由此北京汽车修理二厂在基于丰田戴娜基础上,设计出了一款国产轻型卡车,并将其命名为北京BJ130轻型卡车。该车采用了北内的4G92Q-N直列4缸汽油机,排量为2.445L,在3500-4000转/分的时候可以输出75马力的最大功率,最高时速为85公里/小时。不过,如果长时间超过80公里时速驾驶,很容易导致发动机高温,损伤发动机。此外,当时的北二汽向全国有能力的造车企业免费提供全套图纸,以至于这款车在在1970到1996年的26年里,各地BJ130型车的总产量超过50万辆,可谓是家喻户晓。

夜明珠汽车

对于“夜明珠”,你可别想歪了,不是慈禧嘴里那颗被孙殿英盗走的夜明珠,而是四川成都“天驹汽车”生产的夜明珠牌汽车。提到这个“天驹汽车”,估计90后年轻的成都人或许听说过,在1987年,李君佑创办了”天驹汽车”,并且在第二年,也就是1988年,仿制起亚普莱特,推出首款车型“夜明珠汽车”,售价仅为2.85万元。

夜明珠汽车整体采用玻璃钢外壳,同时提供颜色定制服务,这样的DIY设计也许在当下不算什么,可你别忘了,那可是在中国汽车不多的时候,能够“玩”如此超前配置,可见李君佑的创造性。此外,由于价格优势,夜明珠首款车型取得了超过5000辆的销售业绩。而夜明珠汽车的第二款车更像是与奥拓的加强版,可毕竟当时奥拓这款车需要10万左右的昂贵价格,而它却相当便宜。不过,同样是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夜明珠汽车由于没有进入国家汽车生产许可目录,所以不能上牌照,使得夜明珠被迫走到尽头。

奇观汽车

"天下奇观海宁潮,奇观汽车天下跑",听到这个广告词你是不是已经猜到这款车出自哪里了吧。没错,奇观汽车最初来自浙江嘉兴海宁盐官镇的一家乡办皮卡汽车生产厂,不过随着国内乘用车的兴起,奇观汽车也开始生产轿车,而在当年奇观汽车可是浙江省第一家能生产轿车的汽车制造企业,所以诞生上面那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

之所以叫奇观汽车,是因为浙江海宁盐官镇是钱塘江大潮最佳观赏位置。据了解,曾经的奇观汽车产值已经超过了亿元,一年近千万元的纳税额成为海宁市第一纳税大户。不过,这家车企最终同样走向没落,虽然不是因为国家政策改革,但在1995年奇观汽车出现了经营问题,再加上当时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奇观汽车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在1997年的时候,奇观汽车曾要和马自达谈合作,但生不逢时,受到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这个项目最终夭折,而奇观汽车也在第二年正式宣布破产。

中华子弹头汽车

中华子弹头由唐锦生成立于1994年,全称为北京中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其工厂位于北京丰台区的一个小村落里。与其说是工厂,倒不如说是个小作坊,很难想象没有流水线的工厂居然能造车。好在中华子弹头这款车,最大亮点是首款采用复合材料纯手工制造车身的车型。

最终,就像其他“小作坊”的命运一样,中华子弹头汽车仅仅支撑了4年就关门大吉了。但...你却别小瞧他,据了解1996年有30辆中华子弹头汽车开上青藏高原;1997年被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成为第一个出口到美国的中国轿车。

写到最后:

看完上面这五款车,你是不是像我一样感觉它们的背后都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呢?不管是曾经在北京满大街跑的130,还是“奇观汽车天下跑”,它们虽然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但它们的的确确是一代人不可磨灭的印记。当然啦,像这样印记还有很多,欢迎朋友们在下面留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08~2009金融危机下中国的汽车销售行情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人又一次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的同时,位处西南的重庆正发生一件大事——长安汽车蓝鲸发动机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最长时间的视频直播”。

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长安汽车对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展开5500转速下、超过200小时的极限运行测试。

或许有人会问,这也算大事?汽车发动机能跟航天工程比?

是的,笔者认为一流发动机的研发的重要性一点并不亚于火箭升空、嫦娥探月。汽车产业关联性强、涉及面广,是最为复杂的产业之一,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是否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整个国家工业的技术水平?。

一流发动机的研发难度不亚于两弹一星的创?

有不少网友问过,“中国能造出两弹一星,为什么造不好发动机?”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并不难理解。

因为两弹一星与发动机服从截然不同的经济规律。

对两弹一星等军事项目而言,“造出来”是第一目标,耐久不是其考虑的主要问题。毕竟数量不多,且一次性使用,造出来就算成功,成本高一点也不要紧。

而发动机是商业产品,成本高了不行,没有竞争力。动力低了也不行,消费者不买账。此外发动机还得兼顾省油、耐用,总之各方面都得不错,且得有一定的市场规模,才能占据竞争优势,这是一项多目标要求的工程。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于欧美,技术积累薄弱,发动机项目投入又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实验室成功、量产、时间这三个条件只要有一个不满足就无法产生利润,就意味着失败。

如果不能转化成收益,每一轮竞赛都依赖外部支持的话,哪怕财政再好,都无法填满这个无底洞,这与两弹一星一次性资源消耗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在此背景之下,长期以来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动机要么直接采购;要么抓住了别国金融危机的“机遇”,通过收购、协议等方式,将国外厂商技术直接拿来为己所用;要么直接找国外的开发公司“买”一款适应性调整的发动机,再搞搞技术,进行联合开发生产;当然,还有厂家想弯道超车,放弃了传统的发动机,搞纯电动去了,不过回头又发现电动销量还是不高、混动也终究离不开发动机。

这么多年来,愿意踏踏实实在发动机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投入的中国品牌车企真不多,而长安的蓝鲸动力就是这为数不多的“自己搞研发的理工男”,所以才能厚积薄发,抢占汽车产业技术高地成果。

品质是汽车行业的最高门槛

判断一款发动机牛不牛,一般人看的是发动机的动力参数。

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最大扭矩300Nm,最大功率132kW。在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领域,这组参数相当不多错。我们公认做的比较好的,还有大众EA211、本田L15B8、宝马B38A15C和福特GTDIQ75。它们搭载的车型也全都以性能标榜,例如速腾、思域、1系和福克斯,都是我们熟悉的“小钢炮”。

对以上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升功率能达到88kW/L,这可是相当高的水平,只有本田的L15B8和福特的GTDIQ75能与之媲美。而在升扭矩上,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更是无人能敌,比第二名的速腾还要多出21.43Nm。

不仅如此,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峰值扭矩在1250转的时候就能爆发出来,这是能跟宝马相媲美的。

什么概念?

不仅追上了世界主流水平,还是大幅度领先,可以说是中国品牌在引擎技术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了!

不过,发动机动力太过强悍,却会让一些人感到疑虑。

有不少人认为发动机功率越高,品质管控越难,如F1赛车发动机的排量上限为1.6L,排量不大,但发动机的最高转速达到了惊人每分钟12000转,2.3秒即可破百。在如此之高的转速压力之下,F1发动机的寿命仅1000公里左右。

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目前已是同级最强,那么它的耐久性、可靠性品质又如何呢?

这次,长安汽车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对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进行超过200小时极限运行测试。若此次长安汽车能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那便足以印证它的的稳定可靠性了。

我们日常开车,发动机转数顶多跑到三四千转,而在模拟整车工况的测试台架上,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转速却始终保持在5500转/分钟,如果单纯看速度,那么至少是200公里/小时,搭载小型的SUV,都可能到260公里/小时!并且再叠加全负荷的等效载荷,可以说200多个小时下来,是绕地球一圈的距离和难度。

为什么要这么折磨发动机?

因为品质,才是汽车行业的最高门槛。

和手机、电脑和电视机相比,汽车的使用环境和工况简直太恶劣了,中国幅员辽阔,一辆汽车会面临的境况可谓超出你的想象——日晒雨淋、严寒酷暑,高原沙漠、戈壁滩涂、跋山涉水...或许还有更多困难。同时,汽车又直接关乎用户的生命安全,在各种极端情况下都不允许掉链子——这种品质保证的严苛性是其他任何消费品都无法相比的。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指标,如动力、经济性……其实都是建立在质量品质这一基础之上的。在这方面,长安汽车有一套全面的试验验证体系,名字叫CA-TVS:?就发动机而言,必须首先累计完成2.5万小时的台架可靠性试验、30余项专项试验、300余项系统性试验,以及3000多项零部件级试验,这才是第一轮考验;还有更加严苛的整车级道路考验,有零下50℃的极寒俄罗斯雪原、50℃的极热中东沙漠、5200米海拔的青藏高原、120mg/cm?高粉尘的吐鲁番荒漠等等,进行累计里程超140万公里的道路耐久试验验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每款产品推向市场之前必须要依据这个试验体系,进行充分的开发和验证试验,确保所有的质量指标都达成,才可以上市销售。

难得的是,长安汽车旗下的每一辆车、每个零部件设计,都是经过了层层考验的,只有确保其质量稳健,才会最终交付给客户。

“劲、净、静”三大突出优势,技术十年不过时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评价一台发动机的标准还有很多,除了考量一台发动机的动力外,还会考虑NVH(噪音和震动)、生产质量等。

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怠速运转时的噪音水平为58.9dB。搭载整车UNI-T整车怠速噪音只有37.5?dB(A)

这大概是一个什么水平?

一般20分贝以下的声音,可以认为是安静的;20-40分贝大约是情侣耳边的喃喃细语;40-60分贝属于我们正常的交谈声音。60分贝以上就让人觉得吵了,70分贝就是噪音了,而且听久了会损害听力神经;90分贝以上就会使听力受损,而待在100-120分贝的空间内,如无意外,仅仅一分钟就会使人暂时性失聪。

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在没有任何声学包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相对比较舒适的水平,其静音程度可想而知。

据悉,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用上了许多新的技术,如双出口缸盖集成排气IEM,全新电磁控制式的涡轮增压器技术、智能凸轮调相系统Smart?Phaser、全可变排量机油泵,其中多项技术是中国品牌首发量产使用。

另外,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是蓝鲸NE动力平台模块化设计的成果。蓝鲸NE动力平台兼容1.0-1.8L排量,通用化率高达98%,产线自动化率、智能化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模块化开发技术。

不仅如此,蓝鲸NE动力平台还预设了欧7升级路径,配合3.0Nm/kg的轻量化技术指标,全系兼容48V、HEV、PHEV、REEV设计,全面拥抱电气化时代。

毫不夸张的说,蓝鲸NE动力平台是一个“10年都不过时的动力技术平台”!

对于汽车来说,动力系统是最核心技术,也是最贵的配置。就其重要性而言,蓝鲸动力之于长安,正如麒麟芯片之于华为!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的推出,意味着中国品牌汽车在动力系统方面不再落后,已具备跟合资车企并驾齐驱的实力。

发动机为何能迎头赶上?

长安汽车在研发方面的不断投入。

根据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长安汽车2019年研发投入是44.78亿元,研发占营收比6.34%。“十一五”至今,每年至少会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于研发领域,目前已建立起“六国九地”全球研发格局,有1200多位工程师负责发动机研发,其中包含了100多名英国研发中心的专家和同事。

有付出,自然有回报。

2019年GEngine中国汽车市场1.4T&1.5T引擎排行上,蓝鲸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从46款主流发动机中脱颖而出,战胜奔驰M264915、大众EA211等同级别产品,成为前三名中唯一一款中国品牌发动机。

2019年10月30日,蓝鲸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经过层层考验,最终荣获“中国心”2019年度十佳发动机称号。

2020年12月8日,“中国心”2020年度十佳发动机大奖再度颁发,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品质,再度斩获“中国心”2020年度十佳发动机大奖。至此,蓝鲸发动机已连续四年夺得该项荣誉!

一个又一个奖项,都证明了长安汽车科研技术水平正在不断向上。内功强了以后,销量只是一个正常和自然的结果。

目前,搭载蓝鲸发动机的蓝鲸家族车型成为助推长安汽车销量不断增长的强劲动力。2020年11月蓝鲸家族销量持续突破10万辆,长安汽车整体销量219526辆,同比增长24.5%。在连续经历八个月高速增长后,1—11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1803047辆,同比增长15.3%。

由此可见,一流发动机的研发重要性一点并不亚于火箭升空、嫦娥探月。毕竟只有技术领先的发动机才可以给汽车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力。

今年11月以来,长安汽车股价屡创新高,市值已破千亿,多机构持“买入”评级。

让机构们一致看好的长安汽车的理由,不只是新车销售的数量,还有新车背后的技术含量。

当下中国车市已经进入到存量市场的竞争阶段,单纯的新车效应、降价效应,都不怎么灵了,市场要求厂家推出更具技术含量、更有差异化优势的产品,这需要强大研发实力的支撑。而研发,正是长安汽车的优势所在。

文?|?鹿小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业的启示

感觉象是为论文做的准备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国产汽车今年预测产销目标调至1020万辆,这比今年年初,相关政府部门941万辆左右的预期高了足足79万辆,而同比增幅也上调到了8%。近期,长安汽车、北京现代、一汽丰田等多个汽车厂商根据最新的市场产销情况,也相继宣布上调了全年销量目标。

据了解,中汽协对2009年汽车市场的最新预测为:总销量在1020万辆左右,比上年增长8.7%,其中,乘用车745万辆,同比增长10.2%(轿车增长7.9%,交叉型乘用车增长23%),商用车销量275万辆,同比增长5%。

中汽协常务副秘书长董扬解释说,上调产销目标预期是根据前几个月国内产销量情况判断得出的,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依然需要更多政策的支持。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4月,国内汽车产销均超过115万辆,创出月产销量历史新高,打破了3月份创下的111万辆的单月汽车销售记录。而在今年前四个月,国产汽车产销超过了379万辆,如果后面几月保持这样的销售情况,那么完成全年1020万辆目标几乎没有问题。

数据显示,今年前四月份中,三月和四月表现尤为瞩目,实际上,1月份在多个政策利好出台和实施前,销量同比环比都有明显下滑。后来,在燃油税改革、下调成品油价格以及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出台的各项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推动下,汽车销量逐月递增,并在3月份和4月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说,近期国家又通过了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并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根据市场情况出台一些刺激政策,这对于保持汽车产销量平稳增长有积极影响。对于车商和消费者都会建立信心支撑。

与销量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的利润却在大幅下滑。中汽协最新发布的19家重点企业集团盈利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19家企业的利润总额为108亿元,同比下降48.36%。另外,商用车相比乘用车而言是脱了整个汽车产销量增长的后腿。提高车企利润率和增加商用车销量将是中国车企和政府部门今年后面几个月的工作重点

浅论金融危机下我国汽车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2007年8月开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全球的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金融海啸…目前在欧美等国,金融危机正往实体经济蔓延,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度和持续时间仍然不能确定。

可以说,人们对于此次危机的认识普遍存在不足,准备不够充分,因而使危机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在不断的扩大和加深。国内各行业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在逐步得到重视,纷纷作出研判和调查应对。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在此次危机中将遭遇到什么样的影响,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及各汽车生产企业或关联产业的极大关注。

一、 金融危机如何影响中国汽车行业?

1、使国民经济由外向型转为内需型------影响汽车产品的出口。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放缓,其严重波及中国出口制造业。。。而随着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大幅放缓,中国出口必然受到影响。

奇瑞、长安、长城、华晨等车企也在9月份遭遇了近几年来的出口最低谷,对出口严重依赖的自主品牌开始进入“严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汽车整车出口增幅较上年同期有所减缓,截至9月底,汽车共出口55.75万辆,同比增长34.7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29.30个百分点;出口金额76.01亿美元,同比增长58.3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58.45个百分点。其中, 9月,汽车整车出口4.96万辆,环比下降13.77%,同比下降15.70%,与8月相比,同比降幅进一步加大

2、紧缩政策及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企业成本增加、资金短缺

受原来经济发展过快的影响,国家采取的一系列的紧缩财政政策,加上基础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重卡和大客一般自重都在3吨以上,因此所需要钢材会比轿车更多一些。钢铁涨价后,每辆进料成本将上升3000元至5000元以上,而这样的造车成本,对一直以售价低廉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国内商用车制造业来说,将带来致命的打压。

“原材料涨得太离谱了,我们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高档汽车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但我们的价格已经无法再降了。"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曾这样描述今年以来钢价上涨对经济型轿车的影响,他认为,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本来利润就微薄的经济型轿车生产厂家的利润已趋于零,再也无法消化来自汽车业上游的压力。

由于大部分零部件企业都以钢材作为主要生产原料,但钢材用量比重不一,钢价的上涨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有一定市场定价能力的零部件企业来说,可以转嫁部分成本上升压力,而较多的零部件企业则将承担钢材涨价的负担,无法向下游整车企业转移成本,其经营环境将恶化。” 专业人士如是分析。

3、经济形势恶化消费政策调整------消费需求萎缩结构变化

金融危机来得太突然,发展势头已经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短短半年多的时间,绝大多数经济体都遭受重创,而按照一般经济规律,当人们普遍对未来经济前景感到悲观和不确定的时候,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消费开支,以防范可能的失业和收入减少的风险,以求渡过难关。汽车消费就是其中的大头,这在全球多个经济发达地区尤其表现突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美国今年前10个月,汽车销量总计1090万辆,比去年同期减少近200万辆,销量同比降幅达14.6%,而10月份美国本土汽车销量仅为83.8万辆,同比降幅高达32%,为1991年1月以来最低月度销量。

丰田汽车就在11月21日宣布,由于受经济危机拖累,世界主要汽车市场消费需求下滑,丰田将在日本本土裁员3000名。无独有偶,日产也在早先发布将缩减20万辆产量,同时全球范围内裁员3500名,并将本财政年度的盈利预期下调65.9%的报告几乎是同时,丰田、本田、三菱、日野和马自达也都相继发布了严重的业绩下滑预告

出身外贸行业的汽车评论人钟师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也会影响到国内汽车市场的需求量负向变化。”近期来中国车市销量的下滑,已经加剧了全球需求颓势。

为应对这次危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计划,就汽车行业而言,如小排量消费税改革,燃油税改革、危机对收入预期、消费心理影响等等,也使汽车的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新华信汽油价格对汽车消费需求的影响调查)

4、中国成为国际汽车行业的“避风港”------竞争进一步加剧

由于国外汽车巨头均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在今年和明年都将是最好的时光,很多跨国汽车公司加快了在华建厂的速度。跨国公司的这一举措的直接结果就是,10万元以下的合资品牌汽车大量上市,这对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冲击巨大,使过去不少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

汽车评论人贾新光认为,在遭受金融危机重创之后,国际汽车巨头将加紧对中国市场的争夺。通用汽车公司主管产品研发的副董事长鲍勃·卢茨再次出现在上海。卢茨此次上海之行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约见中国媒体,阐释通用在中国未来的产品战略。这再次凸显在北美市场持续亏空的情况下,通用希望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大发展以弥补北美市场损失的愿景。

而在此次金融风暴中,受损较小的大众和丰田,可能将从中国市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众已经通过奥运营销整合了旗下在华合资企业,降低成本并提高国产化率,预计今年在华销量将突破100万辆,完成夺金之梦

从前10个月的市场份额变动看,1.0L及其以下和1.0-1.6L的比例有提升。1.0-1.6L轿车是目前的黄金排量车型, 市场上销售的CKD组装车,也集中在1.0-1.6L这个黄金排量上,较上月增长100.0%;与上年同月比,增长高达725.0%;与上年前10个月同比,增长150.17%。国内生产的外资品牌和外资品牌在国内组装,同时争夺A级轿车、普通级轿车市场,使原先具有优势的这个排量区间的自主品牌轿车,遭到空前的狙击。

二、 影响的显现与影响周期

1、影响现在已逐步显现 09年加剧

国际知名的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近日发布报告称,通过对400多家在全球开展业务的汽车生产商的财务和绩效指标(2001年至2007年间)的调研分析,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汽车生产商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许多表现不佳的汽车生产商将因此一蹶不振,公司合并、破产将会频繁出现。当然,发出此项警告的还有权威汽车调研机构J.D.Power。

J.D. Power称,2009年将是全球汽车企业在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中经历“彻底坍塌”的时期。同时,J.D.Power预计,2009年美国轻型车辆的销量将跌至1320万辆,比预期的1360万辆少40万辆。此外,北美车企恢复期将延长至18个月以后。 “2008年全球汽车行业已经经历了下滑的阵痛,2009年市场将面临‘彻底坍塌’。”J.D. Power预测部门执行董事Jeff Schuster表示,“不过,不论哪个国家和地区都逃不过这场劫难,成熟的市场会比发展中的市场紧缩程度更甚。”

罗兰·贝格称,当前的金融危机将使汽车行业遭受重创,许多表现不佳的汽车生产商将因此一蹶不振,公司合并、破产将会频繁出现。

2、影响周期:2年左右

现在纽约大学的前国家财政部官员Nuriel Rubini,断称之为衰退,并预测衰退将会持续18个月或有可能达24个月之久,包括超过4%的经济输出累积的下降,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全球化浪潮已经使得每个行业的利益都在各地联为一体,所以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其他行业,都会被这场危机席卷。据悉,预计美国经济会在2011年左右逐步企稳,但是要重新恢复增长估计会在2013年甚至更远的未来。所以,现在很难判断这将对汽车行业影响多深,至少从目前来看,指望在2010年汽车工业重新驶上轨道的愿望略显渺茫。

国内汽车行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危机将持续1-2年。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行业影响有多大?

1、08年的汽车总销量难以突破1000万

中汽协发布的10月产销量数据显示,中国08年产销1,000万辆的目标已无法实现,全国乘用联秘书长饶达表示,车市目前仍无回暖现象,预计汽车市场在第四季度或将继续负增长。

据上海证券报11月12日报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10月份产销量数据显示,2008年10月,汽车产销量较上月继续下降,其中商用车降幅较为明显。前10月,产销量同比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增速继续呈现温和回落态势。由于前10个月国内汽车总销量尚未达到800万辆,08年冲刺1,000万辆目标的预期已提前落空。

2、09汽车增长率约为5%

J.D.Power日前调低了对中国市场的预期,对中国今年的乘用车销量预期从先前的595万辆调降至580万辆,较2007年增长6.7%,而中国汽车市场去年的增幅为24%。J.D.Power预计,2009年中国乘用车需求仅会小幅增至588万辆。此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预测,全球信贷危机以及经济低迷将拖慢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脚步,2008年国内车市的增长有可能仅为5%至6%,并且在2009年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来自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报告认为,国内乘用车严重超前消费造成的市场超高速增长期已结束。该报告认为,从2008年开始,中国乘用车市将告别20%以上的增长。预计从2009年至2015年,乘用车市场的年增长率都将徘徊在5%至10%之间。

美林(Merrill Lynch)11月13日发布汽车行业报告,美林目前预计08年中国汽车单位增长将达到9%(低于此前预期的18%)。美林的经济学家还将09年中国GDP增长预期由9.2%下调至8.6%。美林认为中国09年汽车市场将年降4%,其中PV(乘用车)汽车下跌6%,CV(商用车)汽车增长持平。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增幅往往略高于GDP增幅,预计明年汽车市场增幅会在9%。在2009年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明年的汽车市场增速会在个位数。

出席12月1至2日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会的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也认为,明年我国汽车产业将呈一个先抑后扬的增长态势,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全年增速将高于GDP增长。

3、危机逐步扩大或转嫁到配件供应及经销商

徐长明认为,当市场的压力向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挤压时,汽车零配件企业、经销商和整车制造企业将会按先后顺序受到冲击。零配件商将会以竞相压价的形式竞争,一些企业难以维系会率先倒闭;接下来倒闭的是经营不善的经销商;最后是整目前国内的汽车经销商,配套供应商这些处于汽车产业上下游的企业。

四、危机中的中国车企的“危”与“机”

三次金融危机 给汽车业带来的重创与机遇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30年代在二战开始之时,世界经济危机重创北美汽车业,大批中小车厂倒闭,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伺机推出一批以V8发动机为主的流线型设计产品,受到市场欢迎,遂成为底特律“三巨头”,雄霸世界车市;第二阶段开始1978年底,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时间长,且波及范围广,引发汽车业萧条。而在高油价下,以生产小型车为主的日系品牌开始受到追捧,日本汽车于1980年首次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第三阶段于2008年~?今时今日,油价跌宕起伏、美国次贷危机,来势迅猛,谁又会成为本轮的大赢家?这次危机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什么?中国汽车行业该如何应对这次危机?

1、 危之一车企减产、裁员、利润下降。。。。。。

受危机影响,数据显示,1-10月份,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厂家都不能完成年初定下的销售目标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部分厂家明智地选择了调低产销目标的方法。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上汽亦在日前发布第三季度财务公告,称其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超过了四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3.28亿元,同比下降6.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61亿元,同比下降77.7%,盈利水平下降幅度超出市场预期。该公告还表明:“未来几个季度将是公司比较困难的时期。低迷的市场环境不仅给公司本部和南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的市场表现带来困难,而且给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的盈利持续增长也设置了障碍。” 而一条奇瑞将裁员5000人的传闻,引发了担忧无数———同样的萧条是否将蔓延到中国整个汽车行业。

2、危之二 出口影响最大

徐长明分析,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市场主要是以间接影响、连锁反应的方式起作用。首先,出口会受到很大阻力。我国整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很少,但零部件很多,美国人的汽车购买力下降,势必影响我国零部件出口。如果金融危机再加深、蔓延,对能源价格、资源型产品的冲击更大,比如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影响更大,而这些国家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由此可见,出口对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不会那么明显了。

国内的各个企业的出口业务也确实受到了制约:天津一汽近两年出口的主力车型威志原本今年定的出口计划是20000辆,但到现在只实现了10000辆;华晨汽车在出口之路上不得不做出新动作,推出第六代金杯海狮,并直接推向今年的出口市场,希望能通过新产品拉动日益放缓的出口市场;以SUV和皮卡出口为主的长城计划下调年初的出口计划,从全年7万辆下降到6万辆。

3、危之三 对危机认识不足、准备不足、措施无力。

“与欧美相比,经济相对封闭、全球经济融入程度并不深的中国,对危机反应滞后是必然的。”东风日产销售本部副总部长陈斌波表示,“明年上半年将更加艰难,预计同比仍会下降。”

张小虞认为国内很多企业对危机的认识只是知道,并不了解,准备不足。没有成立专门的危机小组研究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措施应对车市寒冬。相比之下美、日、欧一些老牌企业则及早调整企业目标,采取应对相应快速如减产、压缩开支、安排富于人员等等应对措施。

4、机之一 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良机

徐长明认为,经过这一次的金融风暴,世界汽车工业格局或被改写。美国三大车企若合并成一个集团,那将诞生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巨无霸”,是继续依赖汽车金融,还是转投汽车制造业本身,或许是三大车企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以德国为中心的西欧汽车制造商,以及日本汽车制造商已经在新能源发展的道路上开始了拉锯战,日系车倾向于混合动力,而德系车则倾向于生物柴油,还有日益被看好的电动车发展方向,也是各大车企必争之地,谁能够赢得这一轮战争的胜利,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赢家。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利用好波峰、波谷带给我们的调整产业结构的机会,包括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等;全球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就高速发展、快速发展跟上去。到波谷的时候我们就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做好大发展的准备。”危机的爆发即为中国企业留下了追赶的时间,也提供了重新改写规则的机会。

5、机之二 从出口转内需的契机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到,这次金融风暴中受创最重的是美国和西欧等金融市场发展发达的国家,而以银行为主体金融体系的亚洲国家受创并不太严重。但这并不说明亚洲国家的金融模式好,而是内需发展还不够发达的体现。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中国而言,或许是刺激内需,转变我国经济模式的一次契机。

6、机之三 人才、技术及企业并购机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 “汽车或零部件企业,在此时更容易获得需要的技术和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开发实力。”

D. 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汽车调研总经理梅松林说。但他认为,在金融危机面前,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挑战仍然大于机遇。

梅松林认为,在经济动荡时期,企业需要“练内功”,比如提升产品品质、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招贤纳士。“只有现在练好‘内功’,危机过去后企业实力才可能增强。” 他补充说:“不仅是底特律的专业人士,国外各行各业的人才中,都有愿意来中国工作的人。”

中国汽车业的“危”,主要就在于不能精益,不擅创新。中国汽车业的“机”,也就在于精益和创新(高珩)。最优秀的企业经历危机后,会更加强大,其竞争者将被淘汰出局(罗兰.贝格)。

五、细分市场中的机会

1、微型车在二三级市场仍是稳定增长

“虽然中国汽车市场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其前景仍然是非常好的,尤其是二级地区市场发展态势仍然良好。”美国R.L.POLK & Co.总裁波尔卡史提芬在200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的发言给了很多人启发。就国内车市实际情况而言,目前中心城市等一线市场已趋于饱和。而随着二三线市场内需的启动,这一“蓝海”将成为未来汽车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9月份商用车各类产品增长结构来看,微型商用车是商用车中唯一保持增长的车型。从累计销售的情况来看,2008年1-9月份,重卡与大客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幅度,累计销量分别47.78万辆、3.23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28.52%、17.07%。说明商用车板块中大客、重卡以及微车在推行公共交通系统、新农村建设带动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背景下较有成长空间。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分析,今年9月份,汽车产销量增幅同比回落了十个百分点,只有12%。但有两种车型的增幅超过了平均水平,一个是微型面包车,增幅为16%;另一个是微型货车,增幅为22%,调查发现这两类车主要销售到县以下的地区。他说:“农村市场潜力很大,将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

2、经济型轿车需求增长,分布趋于集中

2008年9月份国内基本型乘用车销售41.60万辆,环比增长20.71%,同比下降2.32%;MPV销售1.50万辆,环比增长13.72%,同比下降31.30%; SUV销售3.70万辆,环比增长5.53%,同比增长7.35%;交叉型乘用车销售8.48万辆,环比增长45.15%,同比增长7.74%。其中,基本型乘用车销量下滑幅度有所改善,而前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SUV车型增幅则大幅放缓。

10月份各个轿车排量区间的市场销量及其份额,与上月比较显示,2.0-2.5L和2.5L以上的销量有所增加,2.0-2.5L市场份额上升0.19个百分点,2.5L以上市场份额上升0.3个百分点;其余3个排量区间的销售,都有所减少,但1.0-1.6L的市场份额反而上升了0.49个百分点。 乘用车消费将更加向1.0-1.6L集中,尤其是以多功能车定位的SUV和MPV。是消费结构将有可能向低排量倾斜。

经济危机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有什么?

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内容摘要:汽车产业虽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但其国际竞争力还很弱小。本文提出开放的市场是提升汽车产业国内容摘要:汽车产业虽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但其国际竞争力还很弱小。本文提出开放的市场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制度创新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信息化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力;产业集群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培育自主研发能力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制度创新产业集群信息化

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汽车产业是我国的重点产业,加入WTO后,我国汽车产量快速增长,每年增产100万辆,2004年突破了500万辆大关,跃居世界第三位。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出口亦快速增长,2004年汽车零部件出口74亿美元,同比增长七成多,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驱动力。预计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达到600万辆,约占世界市场1/10的份额。汽车产业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汽车工业产值与相关产业的直接关联度为1:2,间接关联度则达到1:5,汽车产业的产值可以带动相关产业产值增长2.5倍,汽车工业每增加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汽车产业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形成了最具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定制的条件。目前我国每7个人中就有1个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

由此可见,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

但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弱小。近期,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告。历时两年的调查研究,告得出结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极弱,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汽车产业强国。

中国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分别是美国的41.7%、日本的42.4%、德国的47.3%和韩国的61.6%。

据2003年《IMD年度国际竞争力告》的统计,2002年GDP总量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7个国家当中,除中国以外的6个国家都是拥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或者在企业工业技术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

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探讨

开放的市场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2005年1月1日,我国取消了汽车的配额、许可证治理,并进一步大幅降低进口关税,汽车关税降到30%,汽车零部件关税下降到13%。2006年7月1日,汽车关税最终下降到25%,汽车零部件平均关税降到10%,与WTO不相一致的其它贸易保护手段也取消,进口整车及零部件较大规模地进入国内市场,从而对我国汽车工业造成较大的冲击。应对这种冲击的首要措施是放宽汽车产业的准入限制,尽快形成开放的汽车市场。

由于严格的产业进入限制,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是不完全的。汽车产业与家电产业同属组装加工制造类产业,在技术和市场结构性质上相近,如对规模经济有较高要求,经过市场竞争后形成较高的产业集中度等。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家电产业几近于无,其后迅速发展,出现过数百家家电厂家,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形成了少数以海尔为代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家电企业,我国已成为重要的全球家电生产基地。然而,我国汽车产业并没有表现出家电产业那种积极的发展态势和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经历过一个市场开放和充分竞争的过程。家电产业的发展经验表明:只要创造宽松、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国是可以发展成世界汽车产业基地的。刚刚被些许打破的中国汽车行业的垄断结果同样证实开放市场的正确。新车型层出不穷,引起价格下降,形成竞争态势。长期以来,车型和价格变化是以年为单位,但现在则多以月为单位,使得车市出现爆发性的增长。

假如进入政策更为合理,让真正负责任的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形成积极有效的竞争,我国的汽车产业优势企业的形成、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和市场潜力的发掘等问题都可能得到较好解决。

制度创新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先导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治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制度。汽车产业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体制优势。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法人制度的基础是法人财产权。汽车产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时间较长、影响较深,产权关系极为复杂和模糊,国有产权“一股独大”的现象较为普遍。

因此,汽车产业应大力收缩国有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非凡是对国有产权进行重组、重构,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结构,明晰产权边界,尽可能降低公有制在汽车产业中的比重,解决好企业内在的动力和活力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产权多元化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治理创新,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带动作用大的大型企业集团。再次,要实施组织结构创新,实现资源整合。彻底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招商引资、异地改造等多种途径,实现“产业集约化、产品高新化、资本多元化和经营市场化”。

信息化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力

“假如把工业化水平比作汽车生产企业稳定的汽车后轮,信息化则可以看作企业发展强劲有力的前轮驱动,‘前轮’与‘后轮’的互动作用可使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获得‘四轮驱动’,实现良性循环。”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汽车产业面对的是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汽车技术和汽车产品,也是适应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以信息化带动汽车产业工业化的核心内容是,加快信息技术在汽车产业内的转化和运用,提高信息技术在汽车制造和经营诸领域的应用水平,最终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汽车产业治理、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增加汽车生产品种、改进质量、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效益,实现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推动产业增长的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信息化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改善企业治理、实现跨越式发展。上海汽车股份公司汽车齿轮总厂是中国第一批实现信息化治理的企业之一。实施信息化治理后,企业编制生产计划的时间从原来的六天缩短到两个小时,企业的库存则在销售额增长百分之四十的情况下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产业集群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结构“散、乱、差”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为生产集中度较低,汽车企业规模偏小。全国123家汽车整车厂家中,年销量不足1万辆的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并且分布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分别归属于机械、交通、航空、兵器等9个部门和系统。2004年只有一汽集团产量近100万,销量超过100万辆。年销量超过50万辆的有4家,其中上汽集团产销接近85万辆。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和东风汽车产销超过50万辆。33家轿车厂家中绝大多数年销量只有数万辆,最少的只有几百辆。10大轿车厂家中有3家产销不足10万辆。汽车工业是一个规模效益十分显著的产业,世界汽车工业诞生100多年来,重组浪潮风起云涌,从早期全球成千上万家企业的自由竞争,到今天只剩下“6+3”少数几家企业的寡头竞争。而在这9家企业中,前3家就占了全球汽车产量的近一半。2004年通用汽车达到899万辆,福特790万辆、丰田747万辆。任何一家的产量都超过我国同期的全年产量。

产业集群可以作为绝大多数产业提升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式,而对于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明显,尤其是采用精益生产方式且模块化日益显著的汽车产业来说,其集群效应更为强大,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效果更为明显。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汽车产业都是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予以发展,如美国的底特律、日本的丰田城等,都是闻名的产业集群。作为汽车后起的国家,印度目前正在大力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来提升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根据我国汽车产量地理集中的现状,可以选择上海、长春、武汉等一些地区聚集度高的区域作为汽车产业集群区,通过“自上而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方式予以发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培育自主研发能力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自主研发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当前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技术开发力量的强弱。我国汽车企业曾经寄希望于通过与国外汽车巨头的合资来加快技术的引进和提升。1994年我国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强调“以市场换技术”,促进了我国汽车企业与外商的合资,使我国企业学习到了先进技术和科学的治理,有它积极的一面。然而,长期地依靠于外资的进入,则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它使我国汽车企业逐渐失去了市场,又没有学到外方的核心技术,还要向对方交付品牌使用费、技术转让费、KD散件购买费等,从而降低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利润分配方面,也往往是外商占有大部分的利润份额。

2004年6月10日我国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为我国汽车企业指明了新的方向,那就是在技术上要摆脱一味依靠外方束缚的局面,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增强与外资企业抗衡的能力。我国汽车企业已经积累了近20年的合资经验,要实现其独立自主发展,就必须像日本和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一样,从合资转向自主研发。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的发展也说明了自主研究对于提高汽车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该公司自2001年首次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云轿车以来,销售收入增长率每年都在50%以上,2001年更是2000年销售收入的l7倍之多。奇瑞公司从1999年底才开始生产轿车,但其轿车的销售业绩逐年上升,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匹“黑马”,销售收入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进入到我国汽车企业的前50名。

参考文献:

1.雷银生.汽车产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途径探讨.经济论坛,2005

2.朱金生,柳云.自主研发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汽车工业研究,2005

论经济危机下汽车业的产能扩张圈套

美国次级债危机自爆发以来,愈演愈烈,不仅从金融领域蔓延到了美国整个经济领域,而且大有从美国经济危机向全球化经济危机转化的倾向,“灾区”像是雪球般越滚越大。且不论长此以往是否会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2008年下半年的经济低迷都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能够独善其身的几率微乎其微,而对于国内汽车业的发展影响,鸿锐新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乘用车研究经理刘辉认为,对于此次的经济低迷,汽车市场感应强度上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倘若经济长期持续低迷,那么车市波动将比宏观经济加一个更字,产能扩张圈套可能引发危机的累加效应。

令人担忧的产能扩张速度

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低迷使得汽车市场需求随之萎缩,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连同一向以高效著称的丰田、大众都被迫调整了全球销售目标。与全球销售目标缩减相对性的却是各大跨国车企中国战略的纷纷提速。丰田下调北美市场销售目标的同时宣布,将计划投资15亿人民币以增加一汽丰田第二工厂的产能。其产能预计将提高一半,即从目前的年产10万辆提高至15万辆,同时,在华销售目标再曾20万辆;东风日产9月份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排名已跃升至第四位,在这种情况下,日产与东风携手增资10亿元扩建郑州日产的项目也已开工;另一家巨头本田也在提升了旗下品牌讴歌今年在中国的销量计划,并于在上海建立了讴歌的第一家经销商,抢夺长三角客源。

另一方面,外资不断涌入,投资商纷纷将目光投向正处于发展期,需要大量资金的新兴汽车市场。美国国际集团(以下简称“AIG”)入股力帆正式成为力帆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麦克库姆斯和火箭资本斥资约1亿美元认购华晨中国10%-15%的股份,并拟组建合资公司。“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日前以18亿港元认购了比亚迪10%的股份,“股神”巴菲特看中了国内以电池发家的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的领先优势,而比亚迪也欲借力中美能源进军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应对竞争,也打起产能战略。按照十一五的规划,一汽要实现总体产销200万辆;2010年上汽股份要完成汽车产量翻番,达到 200万辆;东风计划2010年乘用车销量提升到135万辆,商用车销量提升为45万辆;北汽控股将2010年的目标提高到了180万辆。与此同时,奇瑞汽车年产20万辆项目即将上马,奇瑞三厂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吉利汽车斥资100多亿元在当地建设包含发动机、零部件以及整车制造在内的完整的生产基地;华晨汽车四川基地将正式起用;海马汽车第三工厂开工;东风日产正在筹划建设第二工厂;广州丰田第二工厂明年下半年正式投产;一汽丰田计划投资15亿元扩充第二工厂的产能;神龙汽车第二工厂的投产时间有望提前到2008年;北京现代第二工厂竣工投产,二期工程将在2011年投产;长安福特第三工厂2010年竣工投产……

看似热火朝天的产能扩张景象,却让人忍不住为之担忧,以我国现阶段的需求状况、消费水平和发展速度,在未来的两三年内是否真的能消化如此产能呢?

难以承受之重

一场金融风暴推高了国内汽车产业的投资热情,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汽车产业这不失为一个发展良机?而鸿锐新思刘辉认为机遇一说还有待推敲。

因为这种产能增加既非出于对经济的乐观估计,也非受市场需求所驱使,而是在经济衰退,车市萧条期间所显现出来的虚假“繁荣”。深究其产能扩张的原因,除了市场需求下的计划内扩张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受全球经济动荡的影响,中国相对稳定的基本面表现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众多国外资金的青睐对象,而作为经济发展支柱又极具市场空间的汽车产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外资的流入成为产能建设的一大动因。第二,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需要完备的生产线来丰富产品系列,摊薄生产成本,以弥补日以压缩的利润空间,在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第三,还有部分企业为了缓解融资困境,用“圈地扩张”获得地方政府支持,吸引投资,来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这种产能扩张含有太多被动的成分,恰恰反映了车企当前的艰难困境。

谁也不能否认中国的汽车业的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人口众多,07年千人保有量仅33辆,离发到国家相差甚远,那是不是产能过剩的担忧就是杞人忧天了呢?事实并非如此,说过剩其实是一种相对的过剩,我国汽车产业更多存在的是阶段性和结构性的产能过剩,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同时也是人均GDP较少,消费水平仍有待提高的发展中国家,用发达国家的水准来做简单的比对,显然是不大科学的,市场空间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挖掘出来的,也不是供给到了需求就会跟上。经济发展速度、人民消费水平与汽车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如果其步调相差太大或是相互背离,矛盾就会显现出来。那时,产能将是汽车产业难以负荷之重。

产销困境循环圈套

经济低迷对于车市的影响有多少?直观影响确实有限,顶多使汽车产业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不足为惧,但是隐忧却绝不仅仅限于此。刘辉认为一旦掉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影响就绝非流于目所能及的程度。对于此次经济冲击,中国是基本面较为稳定的国家之一,也正因如此部分外资流入国内暂避风头,无形中推高了国内车市的产能建设氛围,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讲,此次由金融引发的经济衰退除了对企业资金链条,企业进出口业务产生了直接影响外,对于消费者心里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据有关调研数据显示,8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会有较大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消费者信心的一种体现,这种情况下,消费需求的下降将是一种必然,而作为大额消费品又非生活必需品的汽车必定首当其冲。产能的扩张和需求的萎缩无疑会导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为了保持市场份额,部分企业只能被动的进一步扩充生产线,压缩生产成本,从而陷入产能循环扩张的圈套。如此循环往复,当量变引发质变时,对产业本身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

2009年车企的日子想必不会比今年好过多少,但如果09年经济增长仍无法增强消费信心,那么接下来的两年产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将使汽车产业雪上加霜,那时,产能过剩的危机将不再是“盛世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