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买朗逸的人都是不懂车的人

2.为什么奔驰宝马车主反而推荐买丰田大众?

3.和进口比起来,自主品牌车的3大件靠谱吗

4.为什么说“懂大众的都买了斯柯达”?

5.去换新轮胎,做动平衡,是不是在坑我钱?

大众汽车期刊_大众汽车期刊跟大众汽车有关系么?

减少碳排放成为了全人类的共识,为达到巴黎协定的目标,各个国家对于汽车发展的路线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目的已经达成共识,新能源的趋势将不可避免,而每当接近巴黎协定的阶段目标时,车企的新能源车型就会越发力,以避免各地区高昂的罚款。未来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巴黎协定将成为欧洲汽车工业绕不开的政策,它决定了欧洲汽车工业的技术路线和投资方向。而我们希望同为其中一员的中国在这一协定之下更灵活地制定产业政策。

文丨AutoR智驾?王硕奇

大众汽车2040年将逐步停产内燃机的消息,似乎不是传闻也不仅仅是一个姿态。

尽管2040年还有20年,一切还有变数,但就大众汽车这样的巨头而言,在技术路线的布局选择上20年并不长。

12月12日是巴黎协定签订的5周年,但也因为这份协定大众在欧洲又被罚款了,同样也是由于这份协定的推进作用,我国新能源实现了大幅增长。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分别达到19.8万辆和20万辆,环比增长17.5%和24.1%,同比增长75.1%和104.9%。

而根据我国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实施的双积分政策,中汽协预测12月新能源依然会实现大幅增长。

在欧洲这边,早在11月3日,大众表示,由于没有达到2020年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该公司准备在欧洲支付“数亿欧元”的罚款。12月10日,该公司证实,其罚款金额将高达2.75亿欧元。此外,分析师Matthias?Schmidt还表示,大众可能将在2040年之前逐步淘汰内燃机车型。

一张来自大众的幻灯片显示,该公司将在2040年之前结束内燃机的生产,而且停产日期(EOP)将在《巴黎协定》最后期限(2050年)的十年以前到来。

根据《巴黎协定》设想将从2050年起基本实现一个气候中性社会。大众汽车就推动实现该协定目标作出了明确承诺。

这意味着,旗下全部车型将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考虑到正常的车辆生命周期,大众公司内燃机车型的销售将一直延续到21世纪40年代初期。基于这一时间点倒推,基于最后一批内燃机车型平台的产品将在2026年前后开始生产。

因此2026年完全是为了满足欧盟的排放标准,满足德国在《巴黎协定》上作出的承诺而倒推出来的时间点。

而讽刺的是,如果柴油车的销量表现得更好,大众本可以达成今年的目标。从某种程度上看,柴油门是促使大众在完全做好准备之前就尝试销售电动汽车的原因之一。

虽然电动车销量良好,但是ID.3这款纯电动车型并未成功帮助大众避免罚款。但是它可能帮助该公司降低了罚款金额,如果没有ID.3,大众可能会支付大约10亿欧元的罚款。

目前欧洲11月的销量统计还没有出来,而截至10月底,大众已经在欧洲收到了超过38000份订单。而从全球单月销量来看,ID310月的数据在8000左右,快速拉到欧洲的前三名。如下所示,排在前面只有季度性冲量的?Model?3和稳定的ZOE。

而在目前软件问题修复之后,ID.3的销量可能会继续攀升。除了ID.3这款掀背车之外,大众还将开始销售其他电动车型,例如ID.4已经在荷兰上市。大众对其ID系列车型非常有信心,该公司相信在2021至2025年间,公司将完全符合欧洲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

而在此前,戴姆勒、宝马等集团也相继公布了在电气化的下一步投资,这样的也被认为是为了应对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

根据报道,在2021年至2025年,戴姆勒将投资超过70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5538亿元),用以加速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

而宝马集团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未来的投资,但到2023年,宝马集团新能源产品线拓展至25款,其中一半为纯电动车型。

事实上受制于欧洲严苛的节能减排政策,其中奔驰宣布于2022年之前停售全部燃油车型,实现整体产品阵容电气化;宝马也宣布了旗下新能源汽车将在2025年达到25款,届时旗下全系车型将均可实现电动化,两家企业目前都已经将全面转型电动化上升到了集团战略层面。

巴黎协定与中国的双积分

12月11日发表在科学期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Earth?System?Science?Data)的研究报告《2020年全球碳预算》显示,由于肺炎疫情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干扰,2020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同比下降了7%。

这项研究是由英吉利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和全球碳项目的研究人员做出的。该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预计约为340亿吨,比2019年减少24亿吨。

报告中写道,由于疫情影响较大,美国和欧盟27国在2020年的排放预计分别下降12%和11%;而在中国,因疫情较早得到控制、经济活动恢复较早,今年的碳排放预计有1.7%的小幅下降;在印度,疫情的影响与本就疲软的经济形势相叠加,今年的碳排放预计下降9%。

而在这些下降的背后,离不开交通工具的影响。

而根据这份报告显示,在全球减少的碳排放量中,运输业占比最大。譬如,在疫情影响的高峰期,汽车等地面交通的碳排放量同比下降了近一半。

即使到12月,由于持续的出行限制,公路运输和航空业的碳排放仍比2019年同期水平分别低了约10%和40%。

因此,交通运输工具仍然是巴黎协定的重点限制对象,而各国也根据巴黎协定的目标制定了相应的,比如双积分政策。

而根据今年6月改版的双积分政策,我国对于新能源车的发展更加多元化。

比如并不局限于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而是倾向于能源多元化方向,比如新增了低油耗乘用车在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核算时的优惠条款。

还将醇醚燃料汽车列入到传统能源车范畴中。即使用甲醇、二甲醚(简称醇醚燃料)等车用清洁能源替代汽油、柴油的燃料汽车。

但不可否认,电动化依然是主流趋势。

因此巴黎协定与双积分政策就如同一个宏观一个微观,但主要阶段性目标都为一致性,这也与巴黎协定和各国之间的相关节能减排的法律关系相同。

而巴黎协定最终目的2050年,则是一个世纪的中间点,只有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并且下降,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

基于此愿景,退出巴黎协定的美国,也在掌权之后重新回来,这也意味着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处于巴黎协定的约束当中。

因此车企想要继续出售新车,就不得不继续研发更低碳排放的车型,或许这并不是车企愿意看到的事情。

大众汽车2040年停售内燃机车型,更像是被逼无奈,未来能否严格按照声明向下推进也不得而知,就像“耿直”的大众集团技术主管韦尔施在这则声明之后面对媒体访时说的那样:目前大众集团只是为了欧洲市场而更专注于电动车发展,至于未来传统燃油车要如何发展,还要取决于竞争对手的发展态势以及相关立法进程,目前还无法妄下结论。

从这一表态而言,同为巴黎协定成员的中国,在防止追随欧洲对燃油车设置太多的发展障碍,给市场和消费者时间,推动电动汽车在技术上的进步来得更快,而不是政策的一刀切。

同时换个角度,在中国的众多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而言,严格遵循排放标准的欧洲市场,也将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方向。

鉴于爱驰、红旗等品牌已开启行动,出口欧洲,已是一个未来十年坚定的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买朗逸的人都是不懂车的人

1.《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提供科学话题和谈资的杂志。她用精准、精彩、精炼的图文语言讲述社会热点、难点、疑点话题背后的地理科学故事。

一百多年来,贡嘎山一直保持着登顶之难,杀伤率之大的“恶名”。在长期冰川作用下,主峰发育为锥状大角峰,周围绕以60°-70°的峭壁,让人难以征服,又欲罢不能,其登顶难度甚至远远大于珠峰。

2.《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

3.《婴儿画报》杂志以其生动的故事、丰富的内容、绘制精美的大幅画面,深受广大专家、家长和小读者的欢迎。

4《.幼儿画报》杂志近三十年各期中最受孩子喜欢的故事,整套书中的故事涉及“红袋鼠自我保护故事”“好习惯故事”“生活智慧故事”“睡前温馨童话”等多方面,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好的生活习惯。

5《博物》以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为强大的后盾、力求科学性、权威性,关注科学人文界最新进展与国际大事;它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科学类、时事类话题。

扩展资料:

1.《Vista看天下》是一份国内综合性新闻故事类高端文摘读本,是国内目前唯一开设四个分印点的新闻类期刊杂志

6.《半月谈》是1980年新华通讯社主办出版的图书,是中宣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面向广大基层读者的重要党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最畅销杂志排名

为什么奔驰宝马车主反而推荐买丰田大众?

有一句话是如此说的:丰田汽车科学研究全球,大众科学研究我们中国人,大众对我国顾客的掌握水平毋容置疑,南北方大众销售量长期斩获一二便是最佳的证实。朗逸便是大众科学研究我们中国人以后发布的车系,它各领域的主要表现都非常好,因此常常稳居中国轿车销量榜的前三名。

在朗逸或是第二代商品的情况下,它有一个较为大的槽点,便是选用PQ34服务平台生产制造,这一服务平台用了非常长一段时间,乃至可以用落伍来描述,因此那时候就会有那么一个观点:买朗逸的人全是不选车的人。

但是伴随着第三代朗逸应用上大众全新的MQB服务平台,这个问题就得到解决,新平台不但让朗逸的汽车底盘层次感越来越更为好,车里的空间也更为优异,因此 第三代朗逸仍然维持着强有力的竞争能力。

有趣的是,如今朗逸选用了新旧同堂市场销售的战略方针,即第三代朗逸和第二代朗逸一起卖,在其中第二代朗逸更名变成朗逸启航,价钱较为划算。

很有可能你能觉得这老款的朗逸压根不可能有些人买,平常人不容易为了更好地省那么一两万而去买一个老版车。的确,朗逸启航版并不是为了更好地一般顾客而推行的,它的用户主要是出租汽车公司、网络约车企业、及其车险公司这类必须拉客户的企业。

尽管大众从来没有发布过精确的销售量数据,但可能朗逸启航版的销售量占朗逸车型销售量的百分数不容易小于30%,这就诠释了为何早该撤出演出舞台的第二代朗逸仍在卖。

抛开朗逸启航这一独特车系不谈,下边再去聊一聊买大众朗逸的都有哪些人。

忘掉是在哪儿本杂志期刊或是哪一个大V的新浪微博看了一句话,疏忽是:不清楚买什么车好,是北方人就买轩逸,是东北人就选朗逸,一定没错。

很有些道理,朗逸和轩逸都归属于“好搭”车系,它的外表不容易太过偏执但又不会很传统,空间也充足家庭用,配备水准不低,维护保养维护保养很划得来,因此特别受有出行刚性需求的家中热烈欢迎。并且如果你是东北人得话,朗逸会比轩逸更强,由于大众车在北方地区的汽车保值率高些。

最终,是特聘了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与此同时也是第三代朗逸买车人点评一下自身的车:

优点和缺点:优势就是我感觉该辆车的性价比高还能够。外型炫酷炫酷,空间还能够,耗油量都不高。缺陷是避震性不太好,当实时路况欠佳时,依然会危害乘座感受。

外型:我还是喜爱我的车的外型。购车时,我选择了橘色,与整车的造型设计相符合。它活力四射,活力四射,年青。我非常喜欢它

车内饰:我车的车内饰设计方案归属于那类简易大气的设计风格。我本人喜爱它,由于我不太喜欢太喧嚣。新汽车有点儿臭味但并不大,能够接纳。

空间:我这车搭乘空间或是非常好的,空间得话我自己来讲是足够的,由于关键便是我一个人开了上下班时间代步出行用的。

配备:配备得话我感觉也令人满意的,就性价比高来讲,车辆的硬件配置是线上的。

驱动力:驱动力层面得话我是开了代代步出行,关键也是在城区开,因此 这一驱动力我是非常的了,1.5T的驱动力大家也无法需求太高。

操纵:我这车控制还好,汽车 方向盘 指哪打哪,刹车踏板也算灵巧,触感和归属感全是线上的。

耗油量:耗油量得话我的车现在是7个点上下,我我觉得或是一个挺理想化的耗油量了。

舒服:我这车总体或是舒服些的,坐椅绵软,长坐也很难累,唯一欠缺便是避震觉得并不大令人满意。

和进口比起来,自主品牌车的3大件靠谱吗

不少亲朋好友自己开奔驰宝马,等到朋友一问的时候就推荐你买丰田大众。

这样的建议其实是相对中肯的“万金油”,毕竟丰田大众为代表的家用车能够满足刚需,适合更多人,推荐起来也不容易出错、没朋友,对不对?

奔驰宝马车主知道丰田大众的优势

复购用户整体属于消费能力较高的群体,复购车辆价格区间相比用户已经有的车辆,价格会呈现“波峰迁移”的情况。

换购一般会选择更大、更贵、牌子更响的车子。

简单地讲:很大一部分奔驰宝马为代表的豪车车主,他们可能有很大的概率是拥有过丰田大众为代表的家用车的,是属于过来人,清楚它们的优势。

再加上他们现在好的车子也用过,有时候会有点感叹的,就是:“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嘛。”

丰田大众的动力够用了

我们先来讲讲前面的优势。车子你买回来的话,实用价值当然是最根本的,就拿来代个步嘛。

相比奔驰宝马,丰田大众的动力什么的基本上都是够用的。

之前我们讲过的,满载2吨的车子能开到120km/h就算是够用了,这种情况下,毛估估发动机90匹的马力就足够了。

最低配车型,朗逸1.5L发动机和卡罗拉的1.2T发动机,数据恰恰好是一样,都是116匹马力。

这个用来拉2吨都是没问题的,何况它们2个车子整备质量差不多都是在1.3吨左右,所以说:与其说是够用,一般来说,可以理解为是绰绰有余了。

丰田大众成本低

另外,从代步的工具性角度来考虑,丰田大众其实是更合要求的,因为相比奔驰宝马,它们是可以为我们车主朋友节省比较大的开支的。

举个例子:18款1.5L自动挡的大众朗逸对比17款的2.0T宝马520Li,按照保养手册的周期、工信部综合油耗,以及我自己在的杭州的油价,各种加在一起。

开5年,10万km,毛算算,油和保养成本就相差17264块钱了。

如果算上维修,差距更大了。豪车零整比大,配件很贵的。

最有名的就是奔驰C级车,零整比高达835.29%。所有的零件全部都拼在一起,买来的车子的价格一比,相差8倍。

车险方面,车辆损失险基本上是最贵的一项,「嘣」撞破了,都要那个赔嘛。

太平洋保险举个例子:第一年金额等于基础保费加上裸车价格乘以1.088%。

朗逸估价1633元;520Li,5198元。你看,就相差得多了。

所以买了豪车,用车的成本大额增加,大家也是都能想得到的,对吧?

家用车经济实惠还够用,你给朋友去推荐的时候,更加倾向于说:“丰田大众,挺好。”还替人家着想,帮人家省钱。

人家觉得不够,他说想要买好一点,他也不会怪你,说你推荐错了嘛,对不对?反一反有可能就出问题。

丰田大众达不到“1+1>2”的效果

我们再来讲第2个,从丰田大众这些车子,一下子升级到了奔驰宝马,有个转变没错,但是它是达不到“1+1>2”的这么大的转变和效果的。

豪华的配置是锦上添花

奔驰宝马尺寸是更大,配置是更多,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相比丰田大众翻番的车价,驾乘感受真的是没有那么夸张的感觉。

对于一辆车子来说,要营造出高级、豪华感的配置,它是相当于锦上添花。

就好比:几十块钱的手表和100万的劳力士,时间如果是准的那都是准的呀,你看时间是没有问题的。

25万的车子和50万的车子,你为了遮风挡雨、上下班,那也都是没有问题的,的确人家看起来那个贵一点没错。

举个例子,比如说:奔驰的4MATIC四驱系统,成本是比较高,日常行驶开着这种情况,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或者怎么样的。

比如说是:雪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厉害,边上、地上都是泥,然后你开起来又开得很猛。

那有可能还的确能体现出一些四驱要比前驱好的这些优势,遇到的时间真的是太少了,对不对?

还有,钱花到哪里去了呢?用料奢华、设计美观,是不是?

各种舒适性的配置,高级的音响,相比丰田大众这样的话,那肯定是好得要不少了,但这个就是视觉和听觉上面是有一定的区别。

反正这种例子还是很多的嘛,比如说:矩阵大灯、彩色氛围灯、更大的轮毂、高级的车漆等等,反正就是更好看、更厉害或者怎么样,但是它不是100%。

我说最土最土的你理解一下,不一定严谨:我今天买了一个丰田的车子,它长4m,对不对?我买一个宝马车子,它能变成8m?不会的。

而且即便它变成了8m,我开起来还嫌它不好开,驾照都要换过了,6m以上就要换A照了,就这么个意思。它是会更好,但好不了太多的。

更多是为了满足面子、商务等需求

丰田大众和奔驰宝马比起来肯定还是有差距的,刚才是讲功能嘛,对吧?

其实心理上面,开豪车和开家用车的感受相对还是有区别,而且区别也是不小的。

期刊《现代经济探讨》上有论文,《奢侈性汽车消费与社会身份建构》上面讲。

豪车象征着一个人的财富和品格,代表着荣耀、成功、富贵和时尚,是另外一种身份名片和地位符号。

另外,中国人本身就是重面子、重身份的,相对来说的话,接别人、做生意、接待商务什么的,就要选贵一点的车子或者是怎么样。

反过来说,你既然是推荐给亲戚、朋友,是家用的或者怎么样的,那你就不用太纠结这个问题了。

面子和商务需求你买了个豪华车,本身都不一定用得上,也不是天天用。

对于亲戚朋友等普通购车者来说的话,就像前面讲的,我推荐往实惠的推荐总是不会错的,对不对?你觉得不够,你买贵的,你不怪我,对不对?

给他人建议,丰田大众更靠谱

还有一个情况,这些买豪华车的人会愿意去推荐丰田大众这些,是因为相对来说,它的麻烦会少一些。

销量好,经销商多

你如果给别人推荐了一个小众车型,买了之后,今天漏水了、明天漏风了、大后天这里异响了、售后给我脸色看了,怨气都撒在我身上了,不划算的,是不是?

从品牌影响力、购车便捷性、事故故障率、常年的口碑来说,丰田和大众确实也不太容易出问题。

而且偶尔出的问题,基本上别人出过了,修修好也是比较方便。

国际知名市场调研机构Focus2Move,在6月4号发布了个《2020年4月全球汽车市场排名报告》,丰田集团和大众集团就是冠、亚军。

单看品牌,丰田第1,大众第2,2个品牌占了全球销量的18.4%了。

另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论文,《影响汽车行业销量的因素分析》上面有统计结论。

品牌汽车的销量和全国4S店的部署总数是有直接关系的,就是网点多少。丰田和大众国内的经销商数量最多,覆盖最广,那你买车、修车都是比较方便。

你去推荐的时候,别人不会背地里恨你,基本上是这个考虑。

产品线全,价格覆盖面广

作为销量最大的2家汽车公司,丰田大众的产品线也几乎都覆盖了50万以内的各种各样的车子。

高的、矮的、低的、胖的、长的、扁的,路上跑的,泥里滚的什么都有了,你再往上也有旗舰。

也就是说:你想买车子,基本上丰田大众都是可以在你选择范围内来满足你的。

你面对不是特别熟悉他需求的,即便是你亲戚、弟弟、姐姐、妈妈的同事「啪」跑过来:“你买个奔驰开挺好,那你觉得我开什么车子比较合适?”

“「哦」你是不是啊?你开法拉利我觉得挺合适的,劳斯莱斯真的是挺好的。”要被人家打的,就很尴尬,对不对?超过人家预算。

人家又不能说:“「唉」这个车子很好的,那我去买,我去买!”然后他又拿不出那么多钱,不好的,对不对?

就好比:人家来问:“我的孩子高考志愿报哪个学校会比较好?”

你分数都还没问,直接跟他说:“哈佛,不行的话清华、北大,要么就重修好了、重读好了、重考好了。”这种都是交不了朋友的说法。

消费理念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最终决策肯定也是不同的。

我们从建议的角度去分析这一件事情的话,他没有给我们太多的信息来进行判断,那你直接推荐个丰田和大众,相对来说是更安全的一个选择。

因为他要买贵的,预算高,丰田中间有,而且就着这个话题,他说:“我还有个什么……”你再推荐其他品牌也不迟。

如果他消费相对来说预算是比较低的,你推荐丰田大众,基本上它也有比较便宜的车子,没有问题。

丰田大众代表的家用车具备所有实用功能

所以总得来讲,以丰田大众为代表的家用车,几乎具备了所有实用的功能。

奔驰宝马所代表的这些豪车,更多是对功能的改善,或者是满足对身份的这种匹配、要求,更多就是面子。

所以说,这些奔驰宝马的车主,别人一问就推荐丰田和大众比较好,一是:他自己很有可能前一辆车就是,他有发言权。

第二:他把新的、好一点的车子用了一下发现,真的没有相差那么多,的确是有好的,但是也就是心情好一点,4m的车不会变成8m的。

所以说:这个推荐我们也是可以参考一下的,车子的话就丰田大众这么推荐一下,其他东西你也可以推荐占有率高一点的。

你推荐手机,是不是?道理一样的。

买豪华品牌的因为车标多掏了多少钱

这个弄来弄去其实就是品牌嘛,那我们有没有想过,刚才我们说了,买个奔驰不会说4m的车子变成8m的,说到底不就是买了个品牌嘛,对不对?

有些朋友说得还要直接:“你买一个100万的车子,其实就是买了一个车标了。”这个车标到底值多少钱?

修车厂里买回来多少钱?以及你整台车买回来的时候,车标给你算成了多少钱?我们到底为了这个车标多掏了多少钱?

把这个车子的车标抠掉,换成别人家的,价格能便宜多少?

我们都找到案例了,国外真的是有意思的人多,他们还都算出来了。

为什么说“懂大众的都买了斯柯达”?

发动机质量怎么样

几年前,自主品牌还有不少车型是依赖购的发动机产品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论文,《中外汽车发动机合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上面有个记载。

2005年,国内汽油发动机市场1.5L以上的高端产品,几乎被国外品牌全部都给垄断掉了,自主品牌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的产品的。

甚至三菱一个系列的发动机,同时能够出现在不同品牌的几十款车型上。就像个奶妈一样,养活了一大群、一代自主品牌的“婴儿”。不过近几年,国产发动机技术进步很快,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开发等等方式,几乎每一家都拿出了自主研发的发动机。

比如说:奇瑞和奥地利AVL公司合作,捣鼓出了一个热效率37.1%的发动机,直逼丰田的拳头产品了。上汽也消化吸收了收购来的罗孚的技术,而且从合作伙伴通用、大众那儿也是学到了不少,2.0T发动机的动力水平已经不弱于大众的EA888了。

自主研发的技术补上来了,供应链也不比国外的品牌差了。比如说:拿涡轮增压器举个例子,一汽、长城、长安这些自主品牌,都是从博格华纳购的,和大众是一样的。

就好比说:2家饭店都是同一个菜市场买的菜,菜品、口味我们先不说,原材料品质是一样的。技术进步了、供应链过关了,质量上也就慢慢地起来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的中国汽车质量网,2019年曾经联合其他媒体发布了一个《2019年汽车产品质量投诉解析——发动机篇》。

变速箱质量怎么样

刚才讲的是发动机了,变速箱发展倒是没有发动机来得那么好。

这个主要是因为:相比于发动机,在变速箱方面,自主研发起步是比较晚的,国外企业也搞技术封锁,又比较难以突破这些专利壁垒。《机械工程师》期刊上面也有论文,《自动变速箱遭技术封锁国内自动档车难生产》上面讲到。

虽然国外企业为了控制成本,纷纷是在国内投资了变速箱工厂,但几乎都是独资,或者说是由外方控股的。比如说:现代集团就不愿意在合作伙伴北汽集团所属的北京齿轮总厂生产变速箱,而是通过向它控股的摩比斯定向购。

大众也是牢牢控股大众汽车(上海)变速器厂,丰田和本田干脆在国内独资成立了专门企业,配套生产合资公司需要的变速箱了。就好比说:我作业虽然是给你抄了,但是其中很关键的几道题,我就是不告诉你它的解题原理,就是有这种感觉。南昌大学有论文,《变速箱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以G公司为例》上面讲。

在国内巨大的汽车市场需求下,装配自主变速箱的车辆配套率才5%,大多数自主品牌车型的变速箱还是依赖找别人买。购也有购的好处的,至少从质量的角度来看,自主品牌的车型和国外品牌都差不多了。

你手机也是老王家买的,我也是,大家质量都会差不多。凯睿赛驰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曾经做出了一个报告,《2019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上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变速箱异响和变速箱换挡顿挫这2项,是占质量问题的前2位,在各个车系的不同车型上都是有爆发的。

底盘质量怎么样

和发动机、变速箱不一样的就是底盘,底盘不是一个部件,是包含很多东西的:传动、行驶、转向、制动等等系统,汇聚在一起的。

这个就意味着:底盘开发需要大量的投入,研发过程是很复杂的,开发风险也比较高,有点算是又臭又硬的“大石头”了。吉林大学有论文,《乘用车底盘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研究》上面讲:在民营车企的创业阶段,都会选择放弃研发复杂的底盘,转投拿来主义。

比如说:奇瑞第一代的旗云,平台就参考的是大众捷达;吉利第一代的豪情,参考的是夏利。比亚迪第一代的F3,参考的是丰田花冠;长城第一代的SUV,参考的是丰田4Runner。

不光是国内车企这么干,日韩车企在工业刚刚起步阶段也是这么做的。不过在2005年前后,各大车企都开始重视起底盘研发,开始加大投入了,不过每个人路子不太一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说:长安通过吸收合资方的底盘技术,在底特律设置了一个底盘研发中心,海外聘请开发人才。

一汽通过合作,获得了马自达6的全套图纸和标准体系,再通过和其他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展开合作,来发展底盘技术。底盘设计和调校真的是需要大量的经验和实验数据的,有时候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橡胶衬套的设计,都会对底盘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

国内车企在这方面积累真的是不够,底盘性能方面和国外品牌相比有所不如,这也是现实。但是在质量方面,自主品牌做得还是不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刚才的吉林大学的那篇论文,《乘用车底盘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研究》上面讲的。因为乘用车底盘涉及零部件比较多,材料和加工成型工艺多样,涉及到的性能领域也比较广泛。所以不少部件都是从供应商那儿购的,质量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有保证的。

就好比说:手机厂家,玻璃有可能就是大猩猩的,你是康宁的,我也是康宁的,买出来的都是一样的,也就比较稳定,人家又是大厂、大牌,对吧?车质网上面,关于前后桥及悬挂系统以及制动系统的投诉里面,最近1年的投诉数据排名前10的里面,自主品牌只有长城的1款车型上榜,其他还都是合资品牌来着。

自主品牌的三大件,质量上靠得住总得来说,目前自主品牌的三大件,单从质量的角度来说,完全对得起“靠得住”这3个字了,是可以放心买的。

去换新轮胎,做动平衡,是不是在坑我钱?

斯柯达在被大众收购之后,用的很多东西都是一样的,而且斯柯达的价格还比大众低,所以才有了 “懂大众都买斯柯达”的这种说法。但从实际销量来看,“懂大众”的人好像不是很多。

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斯柯达被大众收购,共用技术,先来讲讲这种说法怎么来的。斯柯达是个捷克品牌,它和大众、福特还有奔驰,被称为“历史最悠久的4大汽车制造商”的。

斯柯达的创立时间比大众还要早42年了。但之后因为战争以及捷克经济体制改革等等原因,在2000年的时候,大众全资收购了斯柯达。

既然成了一家人,好东西自然是要分享的。网上有张图,很多朋友应该都是看到过的,一个斯柯达的发动机,它的标志你把它「叭」揭开,发现下面是个大众的logo。

实际上,斯柯达和大众使用同平台之后,零件通用率确实是比较高的。赵康波等人发表在《汽车实用技术》期刊上面的论文分享给你,《大众MQB平台底盘演变解析》。

上面说:用MQB同一模块平台的车型,能够共享相同规格的发动机、变速箱、空调等总成,零部件通用化比例达到60%了。比如说:斯柯达即将上市的明锐PRO,也用上高尔夫8同款的MQB Evo平台,搭载全新的1.5T发动机EA211 Evo,也算是最早一批使用新技术的车型了。

在质量和品控上差距也不大

而且过去在品控上面,斯柯达和大众的差别也并不大,甚至还要好那么一点点。

J.D.Power发布的《2018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上面讲:上汽大众的pp100,也就是每百辆车的问题数是104,斯柯达是100,还更好一点。

斯柯达的价格要比大众的便宜

虽然东西是可以共用,但是你总不好抢我的生意的,对不对?因为斯柯达和大众在车型上有很高的重合度,所以说在价格上自然要和大众产品错错开,不能搞窝里斗的,对不对?

邱灿发表在《中国汽车界》期刊上面的论文,分享给你,《松绑斯柯达》上面讲到。大众汽车集团2004年在推介大众品牌的高端产品辉腾的时候表示:大众系列品牌将发展目标锁定在高端市场,斯柯达就接过了打造金字塔底座的重任。

说人话啥意思?“我大众要往上面走,要走高端路线了。”毕竟是黑色高级轿车,对吧?那么斯柯达就要走性价比路线,把原来的空间要给它接牢。

比如说:2020款的大众速腾,相比相同动力配置的斯柯达明锐,贵了2万块钱左右;2019款的迈腾也比同级别的速派贵3万块钱。

“懂大众”的人真的买斯柯达了吗

从销量来看,“懂大众”的人并不多,销量看一看,懂大众的,所谓“懂大众”的人,好像并没有那么多。怎么讲?

2020年全年,速腾销量299839台;明锐只有26110台,这个金字塔估计倒过来了,速腾的销量是明锐的11倍左右。

除了发动机和变速箱,其他也会影响购买

虽然说斯柯达和大众用了同样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但是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各位朋友购买的意愿的呀。

J.D.Power发布的《疫情对消费者购车意愿影响调查》上面讲。它上面罗列了一些影响消费者购车意愿的前10个因素,包括:质量、安全性、品牌、价格、配置等等。那品牌自然也是不用多说,肯定重要。参考全球性的品牌价值评估和咨询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0年汽车行业排名》。

大众汽车排第3的,品牌价值448.亿美元,斯柯达排的是32名。你看,相差一个身位,一个3名,一个32名。在配置上面斯柯达也是不占优势的,同样都叫“低配车型”,速腾除了轴距更长以外,还多一些侧气囊、头部气囊、膝部气囊这些东西的。

而且明锐还是用机械手刹的,虽然是一个比较小小的配置,但是大家对这个车子一眼看过去的印象,的确还是错开了,有点不同。

但这毕竟是小东西,配置稍微差一点就稍微差一点好了,对不对?至少斯柯达在价格上面是有点优势的,对吧?但是实际上,大众虽然定价更高,但是它的优惠力度其实也更大,如果算上优惠,明锐有可能也就比速腾便宜了几千块钱。

斯柯达这个时候心里有可能会想了:“明明说好不搞窝里斗,原来是不要我和你斗,你还是能和我斗的,是吧?这个优惠力度搞那么大,什么意思?”

品牌、配置等方面斯柯达并不占优势

所以总得来说,斯柯达被大众收购之后,共用了很多技术没错,而且在价格上面,斯柯达也的确是更便宜的,所以说“懂大众的买斯柯达”,有这么个说法。但是品牌、配置等方面,斯柯达是没有占到优势的,还有可能一不小心一优惠,大众比斯柯达便宜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发生。所以我们有这种感觉,“懂大众的好像也没有那么多”。

去换新轮胎,做动平衡,是不是在坑我钱?

换了个新轮胎,师傅也要让你去做一下动平衡,并不是在坑你,而是他真的很认真、负责。

做动平衡是师傅负责任,不是坑你钱

1.为什么换新轮胎要做动平衡

大多数朋友都觉得:轮胎都新的,怎么会出问题呢?做动平衡不就多此一举吗?

但实际上,新的轮胎在出厂的时候,就会存在动平衡不合格的产品的,师傅做个动平衡,反而其实是为了我们好。这话怎么讲?

顾建等人在《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上面发了篇论文,《轮胎制造过程中影响轮胎均匀性和动平衡的要素与控制》。

上面讲它是做过实验的:实验里面用到的新轮胎,动平衡合格率94%。也就是说:还有6%的几率是买到了原厂出来动平衡就不太合格的轮胎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比较多,主要是因为轮胎加工过程当中,各道工序都是有合理误差的,合理误差凑在一起,有可能会造成整体不合格的情况。

比如说:带束层宽度误差可以在2mm以内,你看,也不是很夸张,对不对?带束层拼接错位误差也是2mm以内;钢丝圈内周长误差,0.5mm以内等等。就好比:你今天丢了50块钱,没什么要紧的,顶多就觉得今天运气差一点。

但要是今天丢50,明天丢50,后天丢50……连续丢了1个月,“我kao,这是一笔钱呐!”就差不多是这种感觉。

2.轮胎合格,装到轮毂上,整体不一定平衡

6%的不合格品,可以说是买到的几率不太大,但其实哪怕是合格的新轮胎,轮胎是外面那个橡胶对不对?

装到铁的或者是铝的轮毂上面,变成一个新的整体了,动平衡也有可能是会出问题的。王海春、刘星在《大众汽车》期刊上面发表的论文,《车轮轮胎装配动平衡质量控制研究》。

上面说:轮胎装配过程当中,单单轮毂的动平衡不合格率就是4.28%,装上合格轮胎之后,整体不合格率反而上升到了9%。

换句话讲,就好比:2个百米赛跑拿第1、第2的运动员,把他们2个脚给绑在一起,去参加双人三足比赛,不一定跑得比自己原来快的。

3.不做动平衡,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讲那么多,如果不做动平衡,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吗?轮胎会爆炸吗?从原理上来讲:轮胎动平衡有问题,其实是质量分布不均匀,转起来就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

重的那边离心力就会比较大,拉不住,轻的有可能就相反。想象一下:就家里洗衣机或者烘干机甩干的过程就是动不平衡。

不平衡「轰轰轰轰轰轰」,不是整个就晃,在那边抖嘛?就这种东西。这个就会导致车子出现各种情况了,车轮摇摆、颠簸、跳动……以前讲过的,不详细讲了。

而且还会导致轮胎、转向、悬挂之类的额外磨损,以及油耗的升高。补胎时画条线对准就行,有道理吗?

4.原理上其实也是为了保证原来的配重

我们在轮胎店的时候,有可能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师傅在轮胎、轮毂上面做个记号,划个叉叉、搞个线,弄个标记。

装轮胎的时候对着记号,原位再装回去,就可以不用做动平衡了。这种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就相当于轮胎拆下来,再从同样的位置装回去,动平衡就不会改变。

但一般也就是补胎之后会用,换新轮胎,东西都不一样了,基本上就是无效的,而且前提是轮胎上面的重量,改变也不能太大。

还是参考前面的《车轮轮胎装配动平衡质量控制研究》上面的说法。动不平衡检测要求上校正面的不平衡质量小于15g,15g差不多就是2个半1元硬币的一个重量。

补胎时候用的贴片、蘑菇钉一般是不会超过这个重量的,就和平时轮胎里面卡个小石子是差不多了。

5.轮胎拆装过、改变过重量就得做

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只要拆装过的轮胎,还是推荐去做一下动平衡。因为哪怕是做了个记号,装的时候总是有一点点偏差的,而不平衡也就是偏差了一点点。

何况也就是几十块钱,有些店都是说:“算了算了,就直接给你免费做一下好了。”就是放在轱辘上面,「ererer」给你转两圈,花小钱,办大事。

如果说是加装胎压监测,换不同材质的气门嘴等等,重量改变是比较大了,不是推荐了,就是要求做动平衡了。

做动平衡是标准工序,不是为了坑人

所以总得来说,换新轮胎做动平衡,不是师傅在坑我们,而是因为轮胎装上去之后,想要好好地使用,用得久一点,就是要有这个东西的。做动平衡其实就是个标准工序,照做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太纠结的部分。

如果没做的话,有可能磨损会加剧,轮胎不太耐用,甚至车子开起来颠或者方向盘抖,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有。

四轮定位和动平衡的区别在哪

说完动平衡,我们经常听到放一块的东西,还有个叫做“四轮定位”,对不对?换完轮胎要不要做四轮定位?做完动平衡是不是不用做四轮定位?四轮定位做完了之后是不是不用做动平衡?什么情况下动平衡和四轮定位一定要一起做?我怕被人家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