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车抢先看宝马首款纯电SUV 竞争力如何?iX3市场展望

2.我国新能源的发展问题和前景展望

3.李想预判未来:2024年进入“彻底”智能电动车时代

4.回眸新能源征途,展望碳中和时代 解放“蓝途行动”进行时

5.新能源汽车未来行业展望

新能源汽车展望_新能源汽车展望和祝福

这里对2020上半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情况进行梳理,以及对电池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上半年市场情况要点

1.?电动汽车产量35.1万,同比下降42%,对应的动力电池需求(装机量)为17.8GWh,同比下降40%;而上半年动力电池产量约25GWh,大约有7.5GWh的库存;

2.?另一个锂电大头,电动自行车产量1150万辆,设50%用锂电?(一辆车15Ah?x?48V?=?0.72kWh),加上20%换电需求,需求总量约为5GWh。

3.?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16.4万吨,同比下降28%,其中三元7.1万吨(下降28%),磷酸铁锂4万吨(增加5%),钴酸锂2.9万吨(下降15%),锰酸锂2.4万吨(下降10%);电解液(不宜库存)生产总量7.2万吨,同比下降18%。

4.?上半年18GWh装机量中,乘用车占比75%。

乘用车中,88%的装机用于纯电动汽车,而方形电芯为主导,占比达七成。

其中,三元电池装机占比超过了84%,磷酸铁锂电池全部用于纯电动乘用车。

电池新技术展望

1.?磷酸铁锂电池,电芯能量密度200Wh/kg(国轩高科宣称),市场主流为140-180Wh/kg;电池包能量密度140Wh/kg(比亚迪刀片电池),市场主流120Wh/kg左右;电池包成本约0.5-0.6元/Wh。

2.?三元锂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300Wh/kg(力神宣称NCA),市场主流200-240Wh/kg;电池包能量密度250Wh/kg(宁德时代宣称),市场主流170Wh/kg左右;电池包成本约0.8-0.9元/wh。

3.?电池技术发展,仅仅围绕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痛点在五个方面发力:提升能量密度,保证安全,成本降低,满足快充(3C),提升环境适应性(-40度到60度)。

4.?提升能量密度一直都备受重视,目前创新工作集中在“材料”、“工艺”和“结构”三大方面,从以下五个要点进行详细论述:第一,正极材料

1.?三元高镍,宁德时代NCM811,容量200左右,SKI推出了NCM9电池。

2.?正极去钴,即镍酸锂LNO,克容量270左右,特斯拉添加5%Mg用于稳定结构,预计2023量产。

3.?进一步去镍,即富锂锰材料,容量可以达到300mAh/g,个人预计2025年量产。

第二,负极材料

1.?最早用人造石墨,添加碳纳米管、石墨烯(市面上宣传的所谓石墨烯电池)等,增加导电性,容量300-340mAh/g。

2.?在石墨中添加10%左右的硅,松下在2017年已实现,克容量500-1000mAh/g。

3.?最终目标用无锂负极,只需铜箔集流体(锂直接来源于正极)。

第三,电解质材料

从常规电解质到多元高压电解质,到最终的全固态电解质。

(来源:研究)

全固态电解质有三种技术路线,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目前需要解决离子导电率和界面阻抗的两大难题。

第四,工艺

1.?用超厚电极,特斯拉干法涂布技术,可将正极片单边厚度从100微米做到200微米左右,减少NMP溶剂的使用。

2.?用超薄的铝箔(小于10微米)和铜箔(小于6微米)的集流体,实现高导电率、高强度、高柔韧性和高结合力。

3.?把隔膜减薄(3-10微米),增加穿透性,但同时兼顾耐穿刺、机械强度、隔离和耐热特性。

4.?做大电芯和做长电芯(刀片电池),最终降低电芯内非活性材料。

第五,结构

1.?用大模组(特斯拉,宁德时代“CTP”)或者真正无模组技术(比亚迪刀片电池);

2.?将“三电”融入底盘一体化设计,需要电池厂商深度参与车厂前期设计,对整车影响有待验证(特斯拉Model?3,宁德时代所谓“CTC”)

(文:汽车人参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车抢先看宝马首款纯电SUV 竞争力如何?iX3市场展望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子或氢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鼓励和支持,以下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展趋势。

1、产销量螺旋上升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过去三年连续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累计产销量已超过180万辆。其中,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别增长53.8%和53.3%,市场占比为2.7%,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虽然质疑声难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车大势已定,只会继续向前。从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万辆、2018年80万辆。

而2019年预计达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100万的产销量小目标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标志性意义,如果实现则代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开始可以支撑起百万量级的规模。

2、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正在形成。广汽、北汽、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强势领跑,同时,以蔚来、威马、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更是裹挟资本与技术果断进入,走着完全不同的路。

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全球覆盖城市将由200个扩大到400个,主推10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此外,明年比亚迪将增加3万个充电配套设施。北汽新能源发布“擎天柱”。

2019年~2022年,以北京、厦门、广州等城市辐射展开,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运营平台和梯次储能运维平台,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车辆10万台。吉利将开发多款电动车型、混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问题和前景展望

未来的世界是纯电的,这点在目前全球车企之间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或者说得宽泛一些,新能源将会逐步替代传统能源。因此逐步发力新能源领域是目前各大车企都在实行的策略,宝马就曾规划:到2023年在全球推出25款新能源车,到2030年,宝马集团将售出超过700万辆纯电或者是插混新能源车型。

9月13日晚间,宝马iX3正式亮相,这是宝马在国内生产的首台纯电车型。此前宝马的i3、i8、X1插混、5系插混都为宝马的纯电车型打下了基础。据悉iX3将在华晨宝马沈阳工厂生产,并出口海外,想必是因为国内新能源的配套较为完善,相比于海外市场更有活力。那么预售47-51万元的iX3在国内这个新能源车发展迅猛的市场里能否占有一席之地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宝马iX3定位中型SUV,和宝马X3一脉相承,从外形上我们就能看出其基因。除了前脸格栅用了全新的设计,并且整体封闭,以及下包围的样式更加符合新能源车降低空气阻力的诉求,除此以外整车和燃油版宝马X3相似度非常高。

在合资品牌当中,这样的做法非常普遍,比如老对手奔驰EQC,同样是来自燃油版车型GLC。只不过宝马可能比较老实,没有在外观上做大幅度的改动,让人看上去以为是没下功夫设计。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iX3搭载了宝马最新的第五代电驱系统(eDrive),电机最大功率210kW,最大扭矩400牛·米,可以看出宝马对电机的调教还是比较保守的,向来运动的宝马在扭矩数据上比奔驰EQC?350稍弱一些。

电池容量方面iX3搭载74kWh电池组,官方给出的NEDC标准下续航里程为500km,比起EQC要明显长很多,虽然EQC没有给出350车型的电池容量,但通过400车型79.2kWh的容量来看,拥有同样的续航里程的350车型一定不会高于这一数字。而且iX3官方给出的16.7kWh/100km电耗数字也要好于EQC的19.9kWh/100km。

虽然这两款车都没有过于强调运动基因,但0-100km/h的加速时间大家都相差不大,EQC?350为6.9秒,iX3为6.8秒。只不过EQC还拥有马力更大的400车型,0-100km/h的加速时间仅需5.1秒,相信后期宝马也会推出更为强大的iX3车型,以弥补这一市场空白。

再来看奥迪,e-tron的车身尺寸相对更大,定位中大型SUV。而且全系仅有300kW双电机一种动力,电池容量95kWh,0-100km/h的加速时间5.7秒,NEDC标准下的续航里程为470km。

由于车身更大,能塞进更多电池,但相应的重量也有所增加,因此各方面数据并没有特别好看。设后期iX3推出与之对等的动力版本,那么各方面数据有可能会好于e-tron。

iX3目前来说在BBA里面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就是EQC,等级一致、功率一致。通过对比应该不难发现iX3在各方面都很有优势,这就是目前新能源发展的现状。电池技术不断发展,续航里程、能量密度都在不断地增长,新车上市没多久,很快就会被后来者赶超。加上合资品牌在电池技术上相对国内自主品牌要弱一些,往往看不到很出色的续航表现。

看完了BBA,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拥有同样动力、续航、车身尺寸的自主车型。传统车企这边比亚迪唐最符合条件,EV?四驱高性能版创世旗舰型指导价31.48万元,比起iX3便宜了至少15万元。但在动力性能方面反而更强,电机功率、加速能力、续航里程都是如此。

如果再算上新造车,那么ES6的售价、级别正好与iX3对等,指导价45.6万元的ES6?610KM?性能版同样在动力参数、续航里程上盖过iX3一头,可以说iX3并没有任何优势。

当然了,用自主品牌去对比合资,在性价比上肯定会处于劣势,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终端售价方面合资品牌会有一定幅度的让利,特别是宝马iX3这种国产的纯电车型,最终售价上的差异会进一步减小。并且后期如果能够推出更高规格动力系统的车型,再结合宝马一贯对底盘调教的能力,那么iX3获得更高一级的驾驶体验也不是不可能。

iX3虽然在动力上并不那么出彩,但作为一台普通的家用车来说已经是非常出色的了,210kW的电动机比自家高功率的2.0T发动机更为强劲,加速能力也几乎相当。而且按照宝马对于底盘调教的能力,很可能会带来优于同级的驾驶体验。如果在量产后的一段时间内能给出令人满意的优惠,那么即使在动力上稍弱一些,也是能够接受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李想预判未来:2024年进入“彻底”智能电动车时代

新能源汽车具有低能耗、轻污染等传统燃油汽车不可比拟的优点,可以改善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中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研发,并作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大力持续的扶持引领下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中国从“十五规划”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组织实施了“十五期间国家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开发汽车整车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技术,期间推出了26项国家标准,累计796项国内外专利,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在电动汽车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公共平台技术方面,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和整车、电池、电机测试平台。整车技术方面,实现了纯电动汽车续航、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提高。燃料电池轿车用“电—电混合”动力系统平台技术方案,实现了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在燃料电池和蓄电池混合动力、电动化底盘、整车控制等三大系统的应用和在燃料电池耐久性、氢气安全性、整车燃料经济性等三大技术领域均取得重要突破。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水平低、市场空间小、投资风险大、技术研发期长、投资回报慢,在产业发展初期,离不开的大力扶持。在整车生产、推广、充电设施建设和动力电池研发和运营方面持续获得帮助。2010年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发展,2014年接连出台一系列配套补贴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以车辆购置补贴为主,包括车辆购置税减免、和公共机构购、扶持性电价、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全方位扶持。2016年中国颁布相关政策共277项。2017年又颁发多项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如关于《调整汽车有关政策的通知》。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晚,但在的大力扶持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相关政策更加健全,技术研发制度更加成熟,市场发展稳定有序。基于环境保护、能源安全、建设工业强国的考虑,新能源汽车未来仍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点扶持的对象。而技术发展落后和充电设施欠缺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障碍,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仍离不开扶持。在建设低碳、节能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在未来必将拉动中国汽车产业技术革新和经济增长。

回眸新能源征途,展望碳中和时代 解放“蓝途行动”进行时

在理想汽车2023春季媒体沟通会上,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对着仅仅5页PPT的内容脱稿演讲了整整105分钟,文稿整理出来超过了2万字。

那李想讲了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他带领理想汽车在完成了“从0到1”这个过程之后,把这家公司将如何再“从1到10”这个阶段的发展思考结果、做了哪些判断,以及背后的为什么、面临什么挑战、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做了很全面细致的输出。

关于这场演讲的全文,已经有很多媒体进行了发布,而驾仕派则是将李想本人对理想汽车未来的预判、对行业的预判提炼出来,从李想的角度来看下一个五年、十年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逻辑。

一、增程的故事要讲到2030年

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为什么说理想汽车现在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而迈向“从1到10”的阶段?

这个并不是李想随口说说,或者是他“觉得”到了这个阶段,而是有财务数据的支持。

理想汽车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中显示,“理想汽车第四季度的经营利润(扣除股权激励)超5亿元,达到5.687亿元,经营利润率为3.2%。此外,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653亿元,季度自由现金流为32.6亿元,正向财务数据标志着企业已经逐步开始从初创阶段向更大规模转变。”

换句话说,在去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开始赚钱了——赚了2.65亿元,实现了卖车的自我造血,而不再仅仅是用融资来的钱。

“从0到1的时候,其实是要验证自己的生存能力,从1到10是把你验证完的东西发扬光大。”李想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访时说。

既然理想汽车已经验证了自己的成功方法,下一步就是如何扩大规模。

李想回溯最初2016年在做理想ONE立项的时候,就提出他们所有的挑战就两个,第一个挑战是充电难的问题,第二个挑战就是电池成本高。

“我指的充电难是替代燃油车的标准来开展充电,因为我们消费者没有任何义务,当我买一辆电动车以后,用户整个的体验、行使半径,效率是比燃油车下降的。所以,我们思考从完全替代燃油车的角度来看充电挑战。”李想解释说,同时因为电池是有核心贵金属的大宗商品组成,所以电动车卖得越好,比如说去年下半年开始更强的爆发性增长,就会变得越来越贵。

当时他和团队思考了三条路径:换电、增程和10分钟充够使用里程的“快充”。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讨论和排除之后,理想ONE选择了增程,“增程可以用更少的电池也可以把车重控制下来,还能够解决长途出行充电的问题,跟我们SUV更相符。”

其实李想已经不用再复述增程的市场前景,因为销量已经证明了用户的选择。

理想ONE成为月销过万的爆款,也就是让理想汽车完成“从0到1”的生存阶段,而现在迅速铺开的L9、L8、L7三款车型则是理想汽车把已经验证的成功发扬光大的过程。

按照理想汽车的说法,对于2023年第一季度展望再次给出指引新高,预计实现交付量52,000至55,000辆,同比增长64.0%至73.4%。

“往后看的2030年,我们仍然会坚持两条路线同时往前走,然后把增程效率做得更高,做得更好。另外一方面在整个高压纯电上做得更好,根据用户自己的需求提供两种选择。”

二、高压纯电和800V超充的新故事

“在过去的从0到1的阶段,增程帮我们站住了脚,让我们获得了一个可观的收入。”李想说,“这样的收入规模和收入的增长速度,能够支撑我们接下来全力以赴的去做好纯电。”

从2023年开始,理想汽车将开启一个新的领域,也将是一场新的攻坚战:高压纯电。

和外界的看法不一样,李想在思考纯电这件事情上并没有把纯电和增程对立起来,而是作为一个核心技术路线去认真洞察。

“无论是我们做的增程电动,还是做的高压纯电,其实第一个核心目都是解决充电的问题,当我们使用4C电池的时候可以做到10分钟充电400公里,当我们使用2C电池的时候可以做到20分钟充电400公里。”

李想认为纯电路线有两个核心问题:

1、充电桩的赚钱原理就像饭店,追求的是翻桌率,每天要做到六七单就可以收支平衡,但现在一般只有两到三单;

2、用户等待充电的时间成本太高,也造成了充电桩利用率低的问题,如果缩短到10分钟就能充一个足够使用的里程,那用户体验就基本上跟燃油车一致了。

“要想做到这件事情,其实有两个核心要素,第一个核心是必须用高压平台,用高压平台才能做到这样的充电速度。同时,高压平台第二个好处就是当我们使用碳化硅配合高压平台以后,再配合比较好的风阻系数,电池成本可以大幅的下降,效率可以显著的提升。”

按照李想的说法,现在销售最好的一款纯电中大型SUV大概是有100度电,做到600公里续航里程,但其实理想用800伏的高压平台配合更好的风阻系数以及碳化硅和整体效率的优化,大概用80度电就可以做到同样的续航里程,而车辆也会更轻,又因为车更轻了以后就可以减少铝的使用,单车成本下降大概在3到4万块钱。

“大家到时候可以看到我们推出的800V高压平台电动车,因为4C还有一定的选择性,大概可以做到跟增程相同的价格,这可能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因为今天大家都认为800V碳化硅会带来一个更贵的价格,其实不是,它可以节省非常多的成本。”

据李想透露,理想汽车在纯电平台上也会有一些像碳化硅功能模块、三合一电机这样的自研技术。目前实测的结果就是:跟同样的400V的主流IGBT相同驱动方式的产品相比,理想的纯电动车大概可以节省15%的电池电量。

换句话说,在今年年底推出的理想首款纯电车型,在有着和理想L9同样尺寸、配置的前提下,可能价格也是相同的。

关于随着高压纯电产品推出来的高功率快充站如何来铺设的问题,李想也已经做了思考。

“我们认为如果我们要推出电动车,充电桩对我们而言它是产品,不是服务,充电桩是产品本身。如果我们提供4C,但是没有4C的完善充电网络,那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买了一部4G手机,但还仅有2G网络,所以我们认为它属于产品本身的事情,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我们铺设充电桩的速度和决心,因为背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贵。”

李想现场做了一个测算:一个高速公路上的超充站能拉到的大概是640千伏安到800千伏安的电量;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库电容量,由于普遍会做3+1的站——1个480千瓦充电桩配合3个250千瓦充电桩;如果到2025年一共建设3000个超充站,总共花费是100亿元,但是还可以分摊5年,而理想则是一个年收入千亿规模的企业。

“其实成本比大家想象的低得多,比建一个工厂便宜多了。”李想很坦然。

那到底理想汽车又准备如何规划高压充电网络呢?李想提出了不同场景的解决逻辑——家里用慢充,城市用快充,高速用超充。所以理想汽车认为在城市里建超充比较好的方式,其实是建在加油站的附近,比如在环线上建,哪里有加油站,哪里就应该建超充,还有就是高速沿线覆盖。

“而且我们建的超充也会给其他品牌的800伏车型共享,保证每个其他友商的车也能跑到很高的效率上。长期来说我们认为,以正常的收费价格而言,超充体系跑顺了以后,肯定是不赔钱的,至于赚多少钱还是看自己的运营本事了,但至少不赔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某种程度上,他的这番回答也是对之前蔚来方面提出的“希望友商也要多建充电桩”的回应。

三、All in AI才是重头戏

ChatGPT,无疑是现在整个行业最热的词汇。但是对于汽车行业来说,ChatGPT和DALL-E背后的大型语言模型与预训练模型,所带来的颠覆性却依然没有被传统车企所重视——甚至说“察觉”。这些传统车企还是在大而化之的使用AI、超算的营销词汇,却并没有真正在人工智能上大幅投入。

然而在理想汽车这次的沟通会上,人工智能已经被拔高到企业愿景的层面:“2030年,(理想汽车)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以至于至少有接近万字的演讲内容是围绕“科技:智能电动车的人工智能革命”这一主题来展开的。

“很多人说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比较小心翼翼,但其实我们是长期在这方面做深入的感知,确定这条路线可行以后,我们就会All-in来做。我们真正对核心的智能驾驶的自研投入,是从特斯拉把大概的逻辑模型跑通以后,才开始正式投入的。”李想的这番话可以说是给理想汽车今后7年的投入方向写下了注解。

李想所提及的“特斯拉逻辑模型”,其实就是以特斯拉在自动驾驶算法高级总监Andrej Karpathy带领下推出的FSD,开始用影子学习、大模型训练这类技术摆脱原有的“驾驶白盒子”模式,让机器自学习。

“什么时候智能电动车才真正智能?终端不算智能,终端只是延续了手机的功能,为什么延续手机功能?因为安卓构建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态,消费者不是为了用安卓,而是为了用安卓背后的生态,因为里面有地图的生态、影音的生态、大量应用软件开发者的生态。但是我觉得真正属于智能电动车的变革时代要从真正2.0能跑动开始。”

“我自己做了一个预测,我认为这个时间点,尤其是对于中高端车,会出现在2024年。真正的基于大模型,基于BEV技术(Birds Eye View)实现的城市NOA…… 一个是城市里面60%以上甚至80%以上的车交给这个功能来开,而且安全性也没问题,除非别人违章。哪怕出现肇事,大概率也都是小的刮蹭。这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变化,正如消费者买了一幢20-30层的楼房一样,有电梯没电梯是根本差别。”

这两段话,应该是李想在这次沟通会上给出的最重要的内容和观点。他认为,2024年以后,至少中高端车,如果不能提供城市NOA就会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了——彻底进入智能电动车时代,否则永远只能卖非智能的电动车。

由此他延伸出的两个判断是:

1、使用Orin计算平台的这些企业,基本上都会在今年四季度的时候交付最早用于测试的NOA(基于大模型的)。他个人认为到今年年底,大部分头部企业能够做到2021年年底特斯拉的水平,到2024年的时候,大家普遍能做到2022年底2023年初特斯拉在北美的水平。

2、理想汽车不会提供基于原来的方式做出的城市NOA,不会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标定,理想提供城市NOA的时候,就会提供这种基于大模型的全部城市覆盖的NOA功能。

这也对应了理想方面之前的信息:在第四季度,理想AD Max开放城市NOA的早鸟用户内测。

而关于在AI的投入方面,理想汽车没有进一步披露。但是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季度研发投入20.7亿元、全年研发投入67.8亿元;2022年全年研发投入翻倍,同比增长106.3%,全年费用占比15.0%……

换一个角度看,按照李想表示的千亿规模、10%以上的研发占比,那么之后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可以达到百亿元级别。这一水平相当于联想、滴滴这些互联网公司在2021年的研发投入水平,而再往上则是小米的130多亿元研发投入。

四、关于市场的预测

在沟通会上,除了关于技术路线和企业愿景方面的全面阐述,李想和高管团队也针对当前的市场竞争态势做了广泛的沟通,虽然内容有限,但也对认知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有很大的帮助。

1、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将承压。

李想坦承一季度市场很困难。困难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12月份透支了今年的销量,第二个是行业里面的两个头部企业打价格战,这就影响了整个车市的发展。并且李想认为今年全年整个市场都会承压,无论是新能源市场还是整个乘用车市场。

好在理想汽车是比较的,一是第二代产品的竞争力比较强、在同价位的产品力领先比较多;还有就是理想L系列受益于特斯拉降价——特斯拉主动让开了30万元价位——就拉动了很多新的用户进场。

“这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也是一个的地方,但我认为不会一直下去,还是得做好各种准备。”李想本人说。

2、理想汽车在今年会进入一个“开始关注市场份额”的阶段。

理想汽车CFO李铁就认为,如果商业、供应链和组织能力更强,以理想L系列现在的产品力、产品给用户带来的用户价值,其实应该可以有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承压的状态下,当全球出货量下降的时候,就是头部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时候。”李铁说,“(理想)在去年30到50万级SUV市场拿到差不多9%的市场份额。接下来我们想拿到20%,20%是什么概念?就是Leading Brand。”他所指的Leading Brand就是市场的前三名的位置。

3、毛利率达到20%才是健康的。

“你要想成为一个留在牌桌上的汽车企业,基本上你要有几千亿的收入,你要想成为世界头部的企业,基本上是要有上万亿收入的。那么这样的收入规模怎么来经营?这就变得很关键了,不能永远靠融资……当车最难卖的时候,比如遇到经济危机,车最难卖、融资也根本融不到的时候。”李想很清晰的解释了毛利率对于汽车公司的重要性。

作为智能电动车企业,理想方面认为一个健康的门槛是20个点毛利率,研发投入基本上在10个点以上,销售管理费用做得非常好也要7到8个点,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还有资本的投入,比如建工厂。而他们观察到,目前除了理想,还有特斯拉是超过20个点,比亚迪加上经销商的费用也是超过20个点,这是比较健康的。

“否则怎么投研发。不能说资本市场好的时候投研发,资本市场不好就收缩研发,汽车不是这样的,汽车做任何都应该是五年以上的周期,所以毛利率是这里面的关键点。当然,毛利率越高企业经营难度越大,毛利率越低越容易,负毛利率相当于送钱,是最容易的。”李想补充说。

4、想抢夺BBA用户就要保证大概10%-15%的量是现车。

这个逻辑有点反认知,因为之前都认为新势力是用订单制,先订车后交付。但现在市场上也能够看到理想汽车有了一部分现车,是不是意味着理想的订单厚度不够了?

对此,李想专门做了解释:现车其实从2022年就开始就有了,原因是理想方面发现,打入40-50万元市场,以及在30-40万元区间提供两款车的时候,他们会抢BBA的存量市场,这是一种零和博弈。这时候用户买BBA,几乎这个价位百分之百有现车,而有相当一部分用户群来的时候就是要买现车的。

所以理想汽车从去年就开始,保证大概10%-15%的量是现车,这些用户没有那么在意非得要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配置,而是更希望马上就能把车开回家,“当然现车并不是直接放到门店,而是放到“省级大区”,每个大区根据用户的需求,配一定的现车”。

李铁对此也做了补充,如果想实现20%的量是现车,整体上来讲就需要管理运营重心下沉,以省为单位管理所有城市,因为省跟省之间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配现车的决定权就给到“省级大区”。

理想方面发现,越往一线城市,就越会发现有店长抱怨说,他每天会流失很多客户——他们就是走进来问有没有现车,没有就走了。“你不能挑战大家的常识,虽然你跟他说特斯拉也是这样,但反正就是有一些人进来就走了,所以我们就开放(现车销售)这个权利给他们。”

文|刘学晓

图|网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驾仕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汽车未来行业展望

转眼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国家优化能源结构,践行“碳中和”承诺的元年,也是解放发布“新能源战略”启动蓝途行动的第一年。回眸解放新能源征途,展望碳中和时代的发展路径,这一老牌车企正以持续领航新能源产业的雄心,整装再出发。

水大鱼大,变局蕴含机遇挑战

当前,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挑战的共同行动。作为交通领域主要碳排放来源,加快实现汽车产业“双碳”目标, 既是我们履行汽车大国的全球责任,也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早在2014年就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翻开我国新能源汽车引领全球汽车低碳转型的崭新一页。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有量均占全球半数,今年1-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达到181.3万辆和179.9万辆,同比增速1.9倍,特别是在“双碳目标”提出的大背景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添了一把火,建立了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技术链。

虽然过去在传统造车赛道上,中国车企起步比较晚,但新时代以电力驱动、车端网联为主的应用生态的转变,让全球车企重回同一个“起跑线”。在“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专家指出:电力驱动、智能网联、低碳出行带给我们能源动力的变革;汽车行业面临着制造和运行的变革;还有整个社会低碳和安全出行的变革,这“三大变革”叠加起来,恰恰是中国车企未来跃迁发展的一个崭新机遇。正印证了那句话——“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使命领航,解放开启壮阔征程

新能源汽车为我们创造了加速超车的全新赛道,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空间。一汽解放积极拥抱这一时代机遇,于今年9月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并隆重发布“15333”新能源战略,即“蓝途行动”,持续深耕新能源技术,加快布局新能源产品矩阵,与能源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新能源产业生态圈,不断做强做大解放新能源事业。

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胡汉杰详细解读了“一汽解放新能源战略”。“15333”覆盖1个愿景5大产品平台、3条技术路线、3大领域布局和3项专属服务,以完整的作战体系、高效的执行力,使解放“新能源战略”快速落地生根。这一行动以中国一汽新能源事业发展为引领,全力践行新时代商用车领军品牌的责任与担当,也意味着解放将引领中国商用车行业向绿色转型发展,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不断赋能。

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胡汉杰在详细解读“一汽解放新能源战略”

方兴未艾,科技创新驱动未来

虽然商用车仅占我国汽车保有量的13%左右,但是碳排放总量却占汽车排放总量的50%,商用车低碳发展对我国汽车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时代鞭策一汽解放要在新能源领域继续扛起民族品牌的大旗,走在前面,在自主掌控、关键核心技术上体现更大担当;在带动上下游,铸牢产业链,构建大生态上做出更大作为。

今年9月起,解放新能源产品正式启用蓝色“解放”和星空“鹰标”专属标识,让广大客户更加直观感知“活力、创新、环保”的品牌形象。

当前,解放已完成J7、JH6、J6L、J6F等重、中、轻、微、客全系列141款新能源产品投放,成功实现了“传统车电动化”;新能源车型涉及牵引、载货、自卸、专用、客车五大品系,全面覆盖典型应用场景。企业力争2025年前实现新能源“核心总成数智化”;2030年前实现新能源“整车平台专属化”。

未来,一汽解放将进一步坚定产业报国、工业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将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全面发力,2030年前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全球领先,且要逐步实现新能源市场份额高于传统车,新能源销量占比高于全行业的“两高”目标。致力于成为E时代全球商用车技术引领者、标准制定者、价值创造者,为广大客户提供“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智慧交通运输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未来行业展望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在三大电领域取得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新售新能源汽车达到新车销售总量的25%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氨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预计在15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其中,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攻克的难关,像是纯电领域中动力电池、操作系统、充电桩等;气能领域中以制氢、储氢、运氢为主的低成本氢能体系建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