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2023年起插电式混动不再送绿牌,这释放了何种信号?

2.请问一下,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

3.2023年买什么新能源车好呢?

4.10万左右的新能源汽车有什么推荐?

5.新能源国家补贴即将退出,电车要涨价了?

6.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6个关注点\"!自动驾驶实现分两步走

新能源汽车最新信息_新能源汽车新闻最新消息

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新能源车销量688.7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27.6%创历史新高,据预计这一数据在2023年还将继续攀升达到36%,不知屏幕前的你近几年是否有购置新能源车的打算?结合这几年我试驾过的和深度了解过的新能源车型,来分享下我对在2023年及以后可能成为领先或主流的技术、功能的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准备选车或者关注新能源车的你。

实现自动驾驶有摄像头就够了?

很多人将2022年称为城市导航驾驶元年,原因是一众搭载了大算力芯片、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的量产车型正式交付,并开通了部分城市道路的驾驶功能,不过在未来以上说到的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名词,或许并不需要成为你选车的充要条件。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高级别驾驶领域,出现了两种新的声音,一是“重感知、轻地图”,之前被很多车企追捧的高精地图风光稍退,越来越多的厂商,尤其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开始纷纷提出“重感知、轻地图”的解决思路,具体的改变是在相对更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路段,开始使用普通的导航地图替代高精地图,加速城市导航驾驶功能的覆盖范围、提升地图鲜度、降低成本,其中与高精地图相比缺失的信息,通过车载感知传感器的集补齐。

说到感知传感器,也就有了第二种声音,只用摄像头去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功能,在去年特斯拉的AI DAY上,它们展示了最新的占用网络技术,相比目前被广泛使用的BEV,主要提升是在对无法判断物体的移动/静止检测、被遮挡物体的侦测和更精准的通行空间预估,巧合的是这些优化也基本是当下激光雷达对视觉传感器最重要的功能补足,而且对于视觉系统来说,它的优势就是由远及近越近越精准,甚至可以超远激光雷达的水平。

无独有偶,在去年NIO DAY蔚来ET7高速自主换电的演示中,在理想L9、L8最新的泊车方案介绍中,也都看到关于占用网络技术运用的展示,所以在未达成真正的完全自动驾驶之前,我们和车企有必要为激光雷达去付出额外更高昂的成本吗?

平均能耗比最大续航里程更值得关注!

续航焦虑在被宣传成电动车车主最大的痛点之后,似乎也成为了悬在一些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继蔚来发布只租不卖的150kWh半固态电池之后,大容量电池又成为了部分厂商的比拼战场,岚图追光搭载108.73kWh电池CLTC续航730km、阿维塔11搭载116.79kWh电池CLTC续航680km、极氪001搭载140kWh电池CLTC续航1032km,大容量电池在带来相对更长的续航里程同时,更大的容量也意味着更重的质量、更高的能耗、更昂贵的成本,为消费者打造一台能开的更远的电动车只能靠堆砌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来看几个已经明确有效的技术,首先自然是已经大放异彩的基于SiC打造的800V平台,带来更快充电速度和电机响应的同时,通过提高电压降低损耗,实现更低能耗。

其次是更出色的能量管理,以动能回收效率为例,得益于电池系统和电驱动系统的进步,宝马i4的动能回收效率能达到195kW,奔驰EQE可以实现最高290kW的回收功率,作为参考国家电网最新快充桩的功率为120kW,更高的动能回收效率保证每一次踩刹车时能量都能更多的被转化储存。

之后是风阻,风阻是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要克服的最大阻力,也是导致电动车在高速下续航里程大打折扣的主要原因,要降低由此带来的影响,在外形设计上下功夫必不可少,比如蔚来ET7车顶激光雷达的外壳造型,就是在符合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在风洞中吹出来的,同样的还是有很多车型用隐藏式门把手、低风阻轮毂、主动气动套件等。这方面目前做得最极致的是奔驰EQXX,风阻仅有0.17cd,在已经量产的车型中风阻最低的是奔驰EQS 0.2Cd,之后是蔚来ET7的0.208Cd。作为参考,下落的水滴是目前风阻系数最小的大约0.05Cd,飞鸟的风阻为0.1~0.2Cd,一般车型在0.35Cd左右,球体的风阻为0.5Cd。

或许你会问“我就是要用纯电动车不充电跑长途怎么办?”,那么说回奔驰EQXX,搭载100kWh电池的它2022年从德国斯图加特出发前往英国银石赛道,全程行驶了1202km,平均电耗8.3kWh/100km,有高达95%的电量被传递到了车轮上,这跑的可不是什么CLTC工况,完全是在开放道路完成,抵达银石赛道后还有剩余电量,他们甚至还在上面飞驰了几圈直到电量跑干。当然,如果你觉得奔驰EQXX代表的技术离你有些遥远的话,不妨来看看下一个趋势。

大圆柱电池成为“终极电池”?

按照封装形式,汽车的动力电池主要分为圆柱电池、方形电池、软包电池,特斯拉使用的18650、21700和4680都属于圆柱电池,4680电池是在2020年BatteryDay?上发布的,因其更大的直径被称为大圆柱电池,发布会上说它能让电池能量提高5倍,功率提高6倍,成本降低14%。

在连续跳票多次之后,去年桑迪·门罗终于拆解了安装在海外量产Model Y上的4680电池,测试后发现在实际的能量密度和总容量上4680电池并没有与21700拉开差距,甚至能量密度还稍稍落后。对于这么一款看似全面落后的新电池,依旧受到诸多吹捧,并且LG和松下表示自家的4680电池,将于2023年和2024年开始量产,这绝不是只靠特斯拉或者马斯克的影响力带来的。

成本是4680电池目前最大的优势,在性能与21700比较接近的情况,更低的成本对任何车企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对于现在的电动车来说,动力电池成本至少占到整车成本的30%,车型越小占比还会越高,再结合马斯克在去年财报会议上提到,特斯拉新车型的成本只会是Model 3的一半。再说4680电池性能本身,未来对包括正极材料在内的电化学上的改进,或将使4680电池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其更大的电池容量、更大的应力扩散面积和全极耳设计都有助于它更好实现超快充和大电流放电。

与特斯拉同样看到这一点还有宝马集团,他们在去年也宣布将从2025年起率先在“新世代”车型中使用大圆柱电池,已与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两家合作伙伴签署了价值超过百亿欧元的电池生产需求合同,宝马的大圆柱电池直径为46毫米,高度为95或120毫米。可以说以特斯拉4680为代表的大圆柱电池,在当下很好的满足了车企对成本的考量,而在未来它又具有很大的技术发展空间。

电动车将成“次抛”产品?

2022年年初,一则特斯拉Model Y倒车撞墙定损20万,车主感叹不如直接报废的新闻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造成如此高昂维修费的原因是特斯拉Model Y车身后部底板用了一体压铸技术,将原有的70余个零件变成1个零件,这项技术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能起到增加车身刚性、降低车重的效果。当然,特斯拉对与一体压铸的期待并不止于此,它们还未来制造一体压铸的整个底盘,进一步降本增效。

对于特斯拉这样的做法,你我或许都是相同的反应,毕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成本转嫁,但无论你是否接受,这样的制造方式或许都会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趋势,特斯拉在这条赛道上并不孤独,前面多次提到的搭载了奔驰众多最先进技术的EQXX在车身后部用了类似结构,并将其称为“仿生铸件”,蔚来ET5和ET7的后地板用一体铸造,大众、沃尔沃、小鹏都已宣布将在自家车型上使用此项技术。

写在最后

2023年新能源国补结束,与很多人预想的不同新能源车型并没有迎来全面涨价,在特斯拉宣布降价之后,问界、小鹏也加入了降价的队伍,给出的优惠也都不算少,正如我在以上四点中或多或少都有提到的成本降低,相信随着技术、工艺的进步未来我们能够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使用体验更好、更智能的产品。

上海2023年起插电式混动不再送绿牌,这释放了何种信号?

随着时间进入2月,工信部也公布了最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在这之中买车君发现其中多了不少新能源车的身影且个个看点十足,这对于2020年有购入的朋友来说算得上一大喜讯,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车型值得期待?

国产特斯拉Model?3后驱长续航版

说起特斯拉关注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应该都不陌生,而进入2020年后,特斯拉国产Model?3车型的交付也让国内的新能源市场竞争再次加剧。

作为特斯拉中国最早下架的Model?3车型,长续航后轮驱动版Model?3似乎今年将以国产形式正式回归,从最新的工信部申报目录中可以看到,新版Model?3与目前在售的标准续航车型从外观来看没有任何区别,不过一些细节信息还是透露出了其后驱长续航的身份,如整备后质量达到1745公斤,与此前进口后驱长续航版的1753公斤相差不大。除此以外,电机最大功率为202千瓦,也比国产标准续航升级版的175千瓦提升不少。由此看来,国产特斯拉Model?3后驱长续航版似乎也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近,至于售价上有多大惊喜,还要等新车真正上市时才能揭晓。

广汽新能源Aion?V

作为广汽新能源品牌下的第三款产品,Aion?V近日出现在了工信部申报目录中,可以看到新车外部为浓浓的Aion家族风格,但由于车身尺寸限制,其定位要低于中型纯电SUV?Aion?LX。

与Aion?LX相同,Aion?V整体外观极为简约时尚,透露出一股浓烈的新能源车气质,其中封闭式前进气格栅、与两侧大灯相连的黑色装饰带,都是Aion家族SUV车型的标志,与此同时隐藏式门把手、悬浮式车顶的设计,也可以看得出其继承了老大哥Aion?LX的设计元素。车身尺寸上,Aion?V由于定位略低长宽高分别为4586*1920*1728毫米,轴距2830毫米。关于电动车最重要的续航成绩,目前仅知新车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35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具体续航里程暂不知晓。

比亚迪汉EV

今年1月,比亚迪正式发布汉系列车型官图,作为品牌旗下中大型豪华轿车,比亚迪汉在纯电动与插电混动两个版本中运用了双外观设计,其中纯电车型运用了比亚迪E-SEED?GT概念车的诸多设计元素,整体未来感十足。

从最新的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可知,目前比亚迪汉EV拥有两个版本,其中单电机车型最大功率163千瓦,峰值扭矩330牛·米,综合工况下续航里程可达605公里;而双电机版车型则在前后均配备了一个永磁同步电机,其前电机与单电机版本参数相同,后电机最大功率200千瓦,峰值扭矩350牛·米,综合工况下续航里程550公里。两车均配备了磷酸铁锂蓄电池,能量密度达到每公斤140瓦时。比亚迪汉EV的出现,也让我们对今年的自主品牌纯电动车型有了更多期待。

几何C

前不久,几何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SUV车型几何C官图,并且买车君在工信部最新车型的申报目录中,也再次发现了几何C的身影,这似乎也预示着新车将在未来不久正式来到我们视野中。

相比刚刚公布的官图,本次申报图信息暴露了更多新车的细节信息,其中几何C整体外观延续了几何品牌针对纯电动车型的设计风格,与此同时车身整体风格更加接近吉利帝豪GSe,有种跨界车型风范。不仅如此,贯穿式尾灯、悬浮式车顶等时下流行的元素也一同出现在新车中,整体符合其年轻定位。

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最大功率150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配备来自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组,综合工况下续航里程根据车型不同分别为400公里与520公里。?

别克VELITE?7

2019年4月,别克首款纯电车型VELITE?6正式上市,而在工信部申报目录与产品公告中,品牌第二款纯电动车VELITE?7也终于现身,让我们对别克2020年的新能源车有了更多期待。

从申报图来看,别克VELITE?7设计语言与VELITE?6如出一辙,其中镰刀形前大灯组、横贯两侧的黑色装饰条都非常熟悉,而前包围两侧黑色饰条与车身整体的锋利棱线,也为新车增添了几分年轻气息。车身侧面造型比较紧凑,长宽高分别为4264*1767*1616(1618)毫米,轴距2675毫米,整体尺寸与昂科拉接近,未来或定位小型纯电SUV。VELITE?7车尾处的设计也有别于目前别克的燃油车型,贯穿式尾灯的加入既简洁又时尚。

动力方面,VELITE?7将搭载一台来自LG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30千瓦,综合工况下续航里程500公里。?

买车君说:

在本次工信部公布的两个目录中,我们再次看到了不少新能源车身影,虽然它们之中大部分都没有具体发售时间,但是不得不说一批新车的出现又让消费者对2020年的新能源市场有了新的期待。若其中恰好有您所喜爱的那款,买车君建议大家不妨再等等,兴许在2020年就能将它带回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请问一下,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

上海2023年起插电式混动不再送绿牌,这释放了何种信号?

2月10日?上海发布?公布信息显示,上海市最新公布《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

根据办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的,上海市不再发放新能源专用牌照额度(下称?绿牌额度?)。

办法还明确了新能源专用牌照额度申请个人的要求。

和此前相比,新出台的办法在要求个人用户名下没有使用过上海市绿牌额度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外,还要求插电混动车辆需的购买者必须满足在上海市有充电设施的要求,并且名下没有上海市非营业性客车额度证明,没有用非营业性客车额度登记的车辆(不含摩托车)。

新的办法自 202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有效期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2 月 28 日,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申请专用牌照额度的,继续按照上一轮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程序和条件办理。

2020年10月24日,上海公安局交警队宣布,调整外牌限行措施。上海市外牌限 行政策收紧,使得免费发放的新能源本地牌照愈加受到追捧,受此影响,上海新能源汽车销售呈现爆发性增长。

插电式混动以及增程式汽车,当前虽然也算是新能源汽车,但是不少车主在购买后,都把它当燃油车来用,购买插电式混动的目的,更看重这个?绿牌?。

上海是国内汽车限购较为严格的几个城市之一,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上 海市则是大力支持。在燃油车蓝牌平均竞拍价格高达8、9万元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专属绿牌免费送,就连大部分时间都烧油的插电式混动车型,也可以免费申领新能源牌照。而上海市此次出台新能源申领牌照的政策之后,将 从根本上卡断购买?插电式混动汽车?,钻牌照空子的行为。

新政对上海市民的影响

消息发出,有网友评论认为,该办法对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的限制更加严格了。

由于新政从2023年1月开始实施,有网友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上海还能卖两年,说明上海的政策水平还是不错的,给了一定的过渡期,但主机厂以后可能不会规划插混的产品了。

新政策实际影响的个人消费者应该不会特别多,毕竟已经拥有沪牌燃油车的消费者不太会选择再购买一台插电混动或者增程式的产品,增购纯电动车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这条政策改动,表明了上海市的立场,将逐步划清新能源产品的界限,不再容纳过渡技术产品。

目前上海存量的插电混动产品大都是网约车和一部分个人用户,运营车辆不受该政策管辖,但是当插混与增程式产品不再拥有政策支持时,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的倾向会断崖式的下降,厂家也将失去制造开发迭代强混产品的动力,未来可能会间接导致上海整个网约车市场的洗牌,充电将会开始紧张,充电桩产业可能会迎来发展。

购买二手新能源申请绿牌与购买新车申请绿牌的规则完全相同,所以个人用户未来二手插电混动产品的残值将变的非常的低,个人用户存量插混或增程式产品面临置换时会出现残值归零、牌照报废的情况。

事实上,2020年10月27日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简称?路线图2.0?)明确提出,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这也意味着,长期来看,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50%,至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转为混合动力,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

2月9日,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个月刷新纪录。

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9.4万辆和17.9万辆,同比增幅分别高达285.8%和238.5%。

中汽协方面指出,与2020年1月相比,国内纯电动汽车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6万辆和15.1万辆,同别增长366.6%和28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万辆和2.9万辆,同别增长92.4%和104.7%;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辆和63辆,同别下降80.0%和63.2%。

在政策支持以及供给驱动下,我国新能源车产业链逐渐成熟,多元化新能源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新能源车有望继续保持超预期的高速增长。

2023年买什么新能源车好呢?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可阻挡,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呈现了以下几个现状:

1.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人口众多,而且交通便利,多数人都有用车需求,加上多地退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这使得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24.19万辆,2020年产量达到136.6万辆,增长7.5%。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0.6万辆,2020年销量达到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态势明显。

汽车市场信息协会在今年4月12日公布了3月份中国汽车生产及销售统计数据,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突破了10%。从整体的汽车销量占比上来看,由于人们的观念还未转变及传统汽车基数较大的原因,新能源汽车在汽车总量上的占比目前还较低。

2.新能源汽车研发势头强劲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曲线,一款产品在发展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新能源汽车亦是如此。由于新能源汽车本身应用前景广阔,加上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很多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势头强劲,短时间内就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3.支持力度大

大家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因此,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给出了很多政策利好,很多民营资本纷纷流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使得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新鲜血液充足,发展前景良好。

10万左右的新能源汽车有什么推荐?

2023年最值得买的新能源汽车推荐如下:

1、比亚迪海豚

海豚定位小型纯电动车,颜值和实用性超过本田飞度,全系车型提供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组,百公里耗电量低至10.3度电,拥有301km、401km和405km三种续航可选。同时,新车还支持40kW和60kW直流快充,30分钟可将电量由30%充至80%。

2、比亚迪元PLUS

元PLUS在市场上已经获得了一批数量庞大的忠实粉丝,销量正在追赶海豚,11月获得了2万辆的销量好成绩,2022年累计销量达126156辆,这就足以证明了它的实力。元PLUS新车定位紧凑型SUV,外观和内饰均用了时尚的设计风格。

3、埃安AION S

广汽埃安品牌2022年前11月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24.1万辆,这还要得益于AION S 立下了最大的功劳。目前在售的2022款配置车型就有9款之多,颜值方面也很符合多数消费者的审美,配备埃安最新研发的弹匣电池,NEDC工况最大续航里程460km。

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1、环保:纯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做到零污染,完全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

2、噪音小: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在运行中的噪音和振动水平都要小于传统内燃机。

3、节能:纯电动汽车的百公里耗电量小于传统汽车的百公里耗油量。

4、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纯电动汽车不需要复杂的传动机构和占据了大量空间的排气系统,维护起来很方便。

5、加速快: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在全部转速范围内都可以输出最大扭矩,因此起步加速非常迅猛。

新能源国家补贴即将退出,电车要涨价了?

一、车型推荐

1.元EV535

厂商指导价:7.99-13.99万

大家都知道国内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自然是比亚迪了,不论是从销量还是技术研发角度,比亚迪绝对是第一梯队的,这不最近正好在你的需求范围内,比亚迪出了个新车元EV535,我理解是EV360(比亚迪旗下销量很好的一款车型)升级版。

较之前的EV360外观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依旧动感十足,而在配置有所升级,新增了一些像雷达,LED大灯之类的配置来完善自己,使得新车更加的实用。车内的10.1英寸旋转大屏科技感十足,内饰的设计简约明了,比起EV360内饰更加时尚科幻,不过在空间方面由于车型定位的限制,并不富余,只是够用。

2.江淮iEV7S

厂商指导价:9.35-17.6万

江淮iEV7S的前脸十分时尚,代表新能源的蓝色进行点缀,后视镜的小蓝耳辨识度很高,走在大街上回头率杠杠的,尾灯的造型也比较时尚,整体的外观看起来很舒服,进入车内,同样在配色方面,江淮iEV7S也下了很大的功夫,8英寸的大屏,多功能仪表盘为车内增加了许多科技感,iEV7S配置也很高,像什么自动大灯,自动驻车,上坡等等功能应有尽有。

在动力方面,江淮iEV7S搭载一台电机最大功率为85千瓦,峰值扭矩达到270牛米,综合工况续航里程300多公里,只能是在城市里代代步~走远了就比较危险了,没电撂半路就尴尬了。

二、注意事项

买电动车其实我们有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说续航里程,最好不要小于300公里的,不然代步的话,也不大实用,还有就是充电桩,我们最好选择在周围充电桩比较多的地方,不然充电也不方便。

另外就是观察城市的路况与气候,空气经常是咸湿空气的话,或者地方特别寒冷的话,最好不要买电动汽车,不然长期的侵蚀与低温会导致电池的寿命大大缩减,续航里程会打个很大的折扣。

三、总结

纯电动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电价可比油价便宜很多,长期来看,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也需要注意我所说的事项,不然买回来可能就会不省心。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6个关注点\"!自动驾驶实现分两步走

在我看来,随着针对新能源车汽车国家补贴的退出,电车涨价是大势所趋,必然的。

近日,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显示,“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今年12月31日终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

面对国补退场,多个品牌陆续发布了包括锁单、限时保价、预告涨价等动作积极应对。不出意外的话,年底会迎来新能源车企的疯狂促销,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攀高峰。而在这之后,迎来的便是电车的普遍涨价。

目前,每辆新能源车能够享受的补贴基本处在4800元到12600元之间,但是步入2023年将不再享受这种大额力度的补贴。车企是不可能也不愿意单独承受这笔“巨大的损失”,涨价是必然的。

广汽埃安发表声明称“将对旗下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格进行上调,幅度为3000元到8000元不等”。无独有偶,比亚迪汽车也把旗下多款新能源汽车车型涨价,幅度在2000元到6000元不等。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的涨价还和原材料有着重要的关系。有关信息显示,中国市场的电池级碳酸钾已经从最初的6万元(2021年年初)每吨上涨到50万元每吨,价格翻了好几倍。还有,由于竞争的激烈,车企对于研发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维护费用也是与日俱增。

一系列的情况都表明,新能源汽车在接下来会迎来价格的上涨。另外,目前大多数的新能源车企都处于亏损的状态,只有少量掌握核心技术的车企才能够盈利。随着购车补贴的政策的不再执行,许多小型车企势必面对更难的生存挑战。如果涨价,就很大概率会失去一批顾客,但是不涨价,自己又很难经营下去,破产或许就是早晚的事。

当然,虽然补贴不再,但是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补贴政策还是会继续延续到2023年12月31日的,这对新能源车企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不过社会生存法则一直都是“优胜略汰”,在这次的大调整中生存下来的也都是具备实力的,究竟哪些车企能够在这波调整中生存下来并生存发展起来,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继10月9日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后,昨晚(11月2日),央视新闻也正式解析了上述规划,这也意味着这一规划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规划》六大要点解析!

1、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

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3、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应用;2035年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4、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5、重点区域公共领域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最终全面覆盖

6、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

从上述信息可以看到,此次《规划》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能耗及应用标准提出了明确目标和是谁规划,但是值得关注的在高度自动驾驶,亦或是无人驾驶领域,实现了两步走的战略,分别是2025年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应用和2035年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而根据2016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公开表示,中国智能驾驶相关路线图草案核心便是3-5年时间可以在公路上行驶的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到2025年推出适于城市行驶的自动驾驶汽车。而则是该路线图起草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则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

那么,为什么此次《规划》却将时间推延十年后至2035年呢?

根据《汽车年轮》调查了解到,实施推延的核心因素便是受制于5G进展及其相关应用。

成败看5G

提到5G与自动驾驶的关系,就不得不提自动驾驶的两条技术路线: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其中前者是通过把环境感知、决策和控制执行统统放在车端,使车辆达到甚至超越人类驾驶员的驾驶水平,来实现自动驾驶。

而根据智能程度来分类,智能汽车则认为单车智能与网联汽车。而在近年来出现的特斯拉Model?S的致命,都充分表明了单车智能在感知方面的局限性。有了5G技术的加持,为汽车和道路基础设施提供大带宽和低时延的网络,可以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高阶道路感知和精确导航服务,使车辆探测距离更远?,范围更广,能够很好地消除驾驶过程中的盲区和死角,而且信息的传输速度更快,对紧急情况响应更迅速,大大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公开表示,5G技术未来将主要应用于移动物联网,移动物联网最大的市场或将是车联网,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代表的5G技术应用,可能是移动物联网方面最早的一个应用。

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表示:"此前单靠4G通讯,物联网或者说车联网是无法实现的。而在5G时代,物联网或者车联网从通讯技术的角度上来讲基本就可以解决了。而基于5G低延时的特性,当下炒得火热的自动驾驶也能推进一大步。"

据了解,5G具备数据传输速率更快、响应速度延迟更低、吞吐量更高等优势。如在传输速率方面,5G的峰值速率为10-20Gbps,这比4G的速度提升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另外,5G的响应速度也将更低,可以达到10Gbit/S。而这也是实现自动驾驶时5G技术的优势。

"尽管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燃油车少了至少上万个零件,但是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加速,加上5G赋能,科幻片中的场景将走进未来百姓生活。"车车翔创始人王克伟告诉笔者,自动驾驶、车联网技术以非常快速的节奏进入到汽车的多种商业化阶段,汽车工业发展未来可期。

车企在行动

正因为5G技术对于智能网联和智能制造的发展至关重要且商用潜力巨大,所以在近两年来不少车企正不遗余力地布局5G市场。

2019年1月,长城汽车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在石家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双方将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在产品、业务、信息化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并将重点在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物联网、企业信息化等领域深入推进合作,探讨并推进5G在汽车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探索和应用。

2019年4月,福田汽车与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优势,在车载计算与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互联、智能能源、智能制造、云服务、云计算和信息化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开启5G时代商用车全智能化体系建设。

2019年5月,北汽集团与中国电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5G及智能网联、智慧物流、新零售、数据通信信息技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

2020年6月,广汽新能源发布全球首款北斗高精度定位5G智能纯电SUV?埃安V。其厂家介绍,这是全球首款5G智能汽车,其搭载了最新一代华为巴龙5000芯片,同时配备了华为V2X模组的5G?T-BOX(Telematics?BOX))和以太网模组。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5月9日在长沙表示,华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云服务将在湖南湘江新区落地。

华为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或许也将在这18家车企的后续产品中率先使用。鸿蒙研发之初的定位就是"全场景分布式OS",并不仅仅是为手机而设计的操作系统,更是可用于工业的一套系统,跟5G同样具有低时延的特性,同时兼顾安全性,特别适合用于汽车和各大IoT平台。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规划》的推出,进一步表明了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明确了未来15年产业发展的方向,也强调了产业发展的融合趋势,更有利于凝聚行业共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